“当紫禁城遇上凡尔赛宫——十七、十八世纪中法文化交流”展览将于十二月举办
“当紫禁城遇上凡尔赛宫——十七、十八世纪中法文化交流”展览将于十二月举办
为庆祝中法建交60周年及中法文化旅游年,由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与法国凡尔赛宫联合主办的特别展览“当紫禁城遇上凡尔赛宫——十七、十八世纪中法文化交流”将于2024年12月18日至2025年5月4日开展。展览将展出来自两大世界遗产——故宫及凡尔赛宫近150件珍品,呈现17世纪下半叶至18世纪百多年间,中法宫廷在文化、艺术、科技等领域互相仰慕、启发及交流的历史,以及两国之间源远流长的珍贵友谊。
是次展览文物种类多元,精选近150件瑰丽珍宝,亦是香港首度在同一展览中呈献故宫及凡尔赛宫两个世界遗产的重要文物。展览一共有4个单元,分别是紫禁城和凡尔赛宫的关键人物及空间、科学与外交、工艺互鉴与创新,以及艺术与思想交流。展品不仅有大型宫廷肖像以及精美绝伦的瓷器、玻璃器、珐瑯器与纺织品等工艺精品,还涵盖书籍、科技仪器及医药品等种类展品,彰显两个宫廷之间鲜为人知的故事。其中包括了9件中国国家一级文物,以及法国凡尔赛宫珍贵馆藏和一些近年来的新收藏,另外亦有一些香港海事博物馆及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的馆藏。
展品中的其中两个亮点是故宫博物院馆藏的《乾隆款画珐瑯菊花纹壶》(1783年)及凡尔赛宫近年收藏的《花鸟纹银壶》(约1680年)。《乾隆款画珐瑯菊花纹壶》的花纹因极具中式风格,因而过去一直被以为是广东进贡清宫的器物。最新研究因发现壶底有法国知名工匠“coteau”署名而证实原为法国制作,从而显示中法工艺交流之盛。《花鸟纹银壶》(则为中国广东为海外市场制作,后为暹罗(现为泰国)使节进献给路易十四的外交礼物。这件保存完好的珍贵外销银器展示了中法两国当时相互引进及收藏来自对方文化珍品的事迹。
展览透过多媒体装置重新呈现1688年路易十四致康熙帝的珍稀亲笔信。这封信以古法语撰写,更特地以“您最亲爱之好友,路易”落款。路易十四在信中赞扬康熙帝,并希望派遣耶稣会士来华,带来更多的天文及科学知识。虽然此信最终未能送达康熙帝手中,但路易十四所派遣的“国王数学家”耶稣会士当时已成功抵达北京,正式开启了中法两国宫廷之间交流的大门。
展览的最后部分专设主题学习区域,提供互动自学活动。在这里,参观者可以深入探索17至18世纪中法交流所影响的艺术品,探索有关文化交流、互相启发和创新等有趣知识。其他教育活动包括公众讲座、互动剧场、工作坊和导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