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贝母的功效与作用详解
川贝母的功效与作用详解
川贝母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痈等功效。它主要用于治疗肺热咳嗽、肺虚久咳、肺脓肿、淋巴结核等症状。本文将详细介绍川贝母的性味归经、功效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以及相关配伍、方剂、偏方和食疗等信息。
川贝母的基本信息
别名:川贝、尖贝、青贝、川母、黄虻、贝母、空草、勤母、贝父、药实、苦花
性味:性甘苦,性微寒。
归经:归心、肺经。
体质:适用于肺热咳嗽咯黄痰、肺虚久咳少痰、肺脓痒、淋巴结核者
川贝母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痈。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痰中带血,瘰疬,乳痈,肺痈。
用法用量:3~10g;研粉冲服,一次1~2g。
——以上来源于《中国药典》2015版
具体功效:
镇咳、祛痰:川贝母中所含生物碱等成分具有较强的镇咳祛痰作用。常见的川贝枇杷露、川贝枇杷膏等止咳化痰药都是以川贝母为主要原料。
抗菌:川贝有一定的抗菌作用,能抑制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繁殖。
清热化痰,润肺止咳:用于虚劳咳嗽、肺热燥咳、燥痰、热痰。
散结消肿:用于瘰疬、乳痈、肺痈等。
川贝母的主治范围
主要用于治疗肺热燥咳、肺虚久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咯痰带血者,亦可用于瘰疬、瘿瘤、痰核、乳痈、肺痈、肺痿等。现代常用于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肺脓疡、乳腺炎、百日咳、乳头皲裂、宫颈癌、前列腺肥大、婴幼儿消化不良等。
川贝母的成分
川贝母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等的地下鳞茎,采收后需去除泥土、须根,然后在晒干或以微火烘干。它含有多种生物碱,如川贝母碱、西贝母碱、青贝碱、炉贝碱、松贝碱等成分。
现代药理研究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川贝母具有镇咳、祛痰、解痉、降压、抗溃疡作用;能增加子宫张力。
川贝母的用法用量
日常用法:3~8g,可煎服;研粉冲服,每次1~2g。
川贝母的禁忌
- 脾胃虚寒及有湿痰、寒痰者不宜使用。
- 川贝母反乌头、草乌,畏秦艽、矾石、莽草,恶桃花,故不宜一同食用。
- 健康人不宜过多服用。
- 研末冲服不宜过量,每次一两克为宜。
川贝母的选方
治瘰疬:川贝母、皂荚各等分。川贝母研成细末。皂荚锉碎,搓揉浓水,滤过作膏,和药末,制成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早晨温酒送服。
治久咳不愈:可将川贝母粉10g,梨汁1000g、东阿阿胶500g共蒸熟成贝梨膏,每次服用10g,日服两次。
清解肺热、滋养肺阴:川贝母12g,梨200g,冰糖50g,加水500ml,蒸熟后取汁500ml,分5次服,日服3次,2日内服完。
清热润肺:川贝母10g,豆腐100g,冰糖、盐各适量。川贝母打碎或研粗末,豆腐冲洗干净。将川贝母粉与冰糖一起放在豆腐上,放入炖盅内,用小火隔水地煮1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治燥火型咳嗽:川贝母10g,茯苓15g,梨3个,蜂蜜、冰糖各适量。茯苓洗净、切块,川贝母去杂洗净,梨洗净,去蒂把,切成丁。茯茶、川贝母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用中火煮熟,再加入梨、蜂蜜、冰糖继续煮至梨熟,出锅即可。
川贝母的日常食用方法
贝母粥
材料:川贝母粉10g,糙米50g
调味料:冰糖适量
做法:
- 糙米淘洗干净后,加水煮至米开汤未稠时,调入川贝母粉,冰糖。
- 在改用小火继续煮,至粥成粘稠状即可。
养身功效:清热,润肺化痰。适用于小儿支气管肺炎恢复期有阴虚肺燥症,咳嗽痰少、口咽干燥。
急性支气管炎(燥热型)
功效 :清肺润肺,止咳
做法:梨1个(约250克),外表面用温开水反复刷洗千净,将梨切片,放入锅中,加川贝母5克和适量水,先以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煨炖60分钟即成。早晚分服。
内热、痰多、咳嗽
功效:清热生津,润肺化痰
做法:天花粉20克,杏仁、桑皮、川贝母各10克,桔梗、甘草各3克,同入砂锅,加水1000毫升,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煮30分钟,去渣取汁。上下午分服,每日1剂。
咳嗽无痰、骨蒸劳热
功效:滋阴补肾,润肺化痰
做法:北沙参、麦冬、知母、川贝母、熟地黄、鳖甲、地骨皮各300克,蜂蜜500克,同入砂锅,加水适量,先浸2小时,再煎煮40分钟,取汁。药渣加水适量,再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合并2次药汁,倒回砂锅浓缩药液,调入蜂蜜制成膏。早晚各1匙,口服或温开水冲服。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肾气虚型)
功效:补肺益肾,止咳定喘
做法:冬虫夏草1克洗净、切段,与川贝母粉5克,猪肉100克同入砂锅,加适量水,武火煮滩后加料酒、葱花、姜末、盐适量,改用文火煨煲1小时,待猪肉酥烂即成。当汤佐餐食用。
百日咳(初咳期)
功效:疏风清肺
做法:川贝母3克,洗净,晒干或烘干,研成极细末。梨1个,外表皮反复用水洗净,切成小块,与川贝母末共入锅炖成稠饮即成。每日1剂,随意服食,梨皮也可吃。
防癌抗癌——百合贝母煲猪肉
材料:百合50克,川贝母9克,瘦猪肉60克,天花粉15克,盐2克。
做法:将百合、川贝母、天花粉煎汤,去渣,药汁中加入猪肉炖至熟,加盐调味即可。
适用:适用于鼻咽癌的辅助治疗。
滋阴补肺——贝母甲鱼
材料:甲鱼500克,川贝母5克,鸡汤1000克,黄酒、盐、花椒、姜、葱各适量。
做法:将甲鱼宰杀,洗净,放入蒸钵中,加入鸡汤、川贝母、盐、料酒、花椒、姜、葱,上蒸宠蒸1小时即成。
适用:特别适用于阴虚咳嗽、气喘、低热、盗汗等症。健康人食用能防病强身。
润肺清热,化痰止咳——川贝母蜂蜜饮
材料:川贝母8克,蜂蜜25克。
做法:将川贝母打碎,加蜂蜜隔水炖即可。
功效:可增强小儿抗病能力。
止咳化瘘,健胃开脾一杏仁川贝粥
材料:粳米100克,杏仁10克,川贝母6克,冰糖10克。
做法:
- 杏仁去尖皮,焯水烫透,备用;
- 川贝去泥沙,洗净;
- 粳米淘洗干净,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捞出,沥干水分。
- 锅中加入约1000克冷水,将粳米、杏仁、川贝放入;先用旺火烧沸,再改用小火熬煮;
- 粥将成时下入冰糖,调好口味,再稍焖片刻,即可盛起食用。
川贝母的配伍
- 川贝母+知母:增强化痰止咳功效
- 川贝母+麦冬:增强润肺止咳功效
- 川贝母+梨:增强清肺止咳功效
川贝母的药用部位
为百合科植物卷叶贝母、乌花贝母或棱砂贝母等的鳞茎。
形态特征与生境分布
多年生草本。鳞茎圆锥形,白色,直径6?8或12毫米,由2枚肉质鳞片对合而成,外被薄膜。茎直立,单一,高12?26或30厘米,光滑无毛。茎生叶通常5?7片,无柄,最下面的一对叶对生,中间的叶互生或有时近对生,叶片条形,长36.5厘米,宽2?7毫米,先端钝尖,两面均光滑无毛。4?5月开花,花单生于茎顶,钟形,花被片6,暗紫色,无斑点及方格状网纹,或偶有网斑也很不显著,外轮3片长圆状狭倒卵形,长2?3厘米,宽6?8毫米,内轮3片窄倒卵形至倒卵形,长与外轮被片近相等,宽7?13毫米,先端钝至钝尖;雄蕊6,长约为花被片之半,花药长圆形,黄色,与花丝近等长,花丝密被小乳突;雌蕊1,较雄蕊长,柱头先端3浅裂或近不分裂。蒴果长椭圆形,长14?20毫米,宽约12毫米,具6条很狭的纵翼。
生于海拔2800?4000米间高山阳光充足、腐植质多及土壤疏松的草坡及碎石子中。分布于我国四川西北部阿坝藏族自治州、青海东南部果洛藏族自治州、甘肃西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
川贝母的选购与保存
选购:以质地坚实、颗粒均匀整齐、顶端不开裂、色洁白、粉性足者为佳。
保存:应置于干燥的地方,注意防霉、防虫蛀。
川贝母的相关配伍与方剂
川贝母中药配伍
川贝母相关方剂
- 半贝丸:燥湿化痰止咳。
- 抗敏定喘散:抗敏解痉,止咳平喘。
- 除瘟化毒汤:清热解毒,疏风透毒。
- 定痫丸:涤痰熄风。
- 二母宁嗽丸:清肺润燥,化痰止咳。
川贝母的相关偏方
- 川贝苹果汤:滋阴润燥,化痰止咳。适用于咳嗽不止。
- 梨子川贝汤:润肺生津,止咳平喘。适用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症见肺热干咳少痰者。
- 参蛤定喘散:补益肺肾,止咳定喘。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心源性哮喘及支气管哮喘引起的各种不适。
- 川贝菊草方:清热平喘。适用于热性哮喘。
- 猴枣散:痰壅气闭之昏迷,不省人事,语言蹇涩,喉间痰鸣,气粗,小儿惊风。
川贝母的相关食疗
- 川贝雪梨猪肺汤:川贝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的功效,可减轻秋咳症状。
- 川贝雪梨粥:此菜中的川贝母为补肺良药,具有很好的润肺、补肺效果。
- 川贝酿雪梨:梨可以有效缓解中毒和宿醉,其性凉,能清热镇静,常食后可降低血压,改善头晕目眩的症状。
- 虫草象贝水鸭汤:该药膳具有滋补肺肾、祛咳止痰、开肺化饮之功效,对于肺心病、咳嗽等病症疗效显著。
- 西洋参川贝瘦肉汤:滋阴益气、止咳化痰。
川贝母的相关茶方
- 翘英茶:清热解毒,散瘀消肿。
- 川贝冰糖米汤茶:润肺化痰,养阴生津。
- 川贝桑叶茶:可清热润肺,止咳化痰。
- 川贝桑叶饮:清热润肺,理气疏肝,止咳化痰。
- 川贝茶:清肺润肺,化痰止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