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邱少云的调查报告,彭德怀:这是我们永远不能丢的精神财富
面对邱少云的调查报告,彭德怀:这是我们永远不能丢的精神财富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邱少云烈士的事迹如同一座丰碑,永远矗立在中华民族的精神殿堂。他为了整体胜利,忍受烈火焚烧直至牺牲的英勇行为,展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钢铁意志和伟大精神。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无数热血男儿踏上朝鲜战场,无数英雄就此诞生。在上甘岭战役中,邱少云的事迹尤为令人动容。
邱少云像千千万万个志愿军战士一样,日常表现得非常平凡。他个头较小,在长途行军中不大说话,总是默默为战友服务。战友们非常喜欢这个沉默寡言的战友,也很少和他开玩笑,那是因为大家都知道他过去痛苦的经历和遭遇。
邱少云,1926年生于重庆市铜梁区少云镇(原四川铜梁县关溅乡 )玉屏村,自幼失去双亲,孤苦无依,十三岁开始了雇工生活,后来又被国民党抓了壮丁,受尽了苦楚。
1952年,邱少云所在的连队奉命进攻391高地。为了减少伤亡,上级决定让部队在发起进攻前一晚潜伏到敌人阵地前沿。这个任务极其艰巨,几百人要在敌人眼皮底下潜伏二十多个小时,稍有不慎就会全军覆没。但对这群最可爱的人来说,这却是一种鼓励和信仰。邱少云不声不响地写下了入党申请书,表达了誓死战斗的决心。
在准备战斗的日子里,邱少云总是积极参加训练,仔细研究如何战斗。在他艰苦的努力下,别人8分钟才能达到的目的地,他5分钟就可以抵达。最终,他以优秀的成绩入选了潜伏部队,并接受了爆破的任务。
一切准备就绪后,部队神不知鬼不觉地抵达了潜伏地点。白天,战士们要忍受烈日暴晒和昆虫叮咬,却不能发出一点声响。十点多,敌人发现异常,慌忙间打了一排子弹就往山上跑。远在后方的团指挥部发现敌人的动向,立即下令构筑火墙,将敌人全歼在山坡上。
不久之后,又一排燃烧弹落下,其中一颗落在了邱少云身边两米远的草丛边。燃烧液溅到了邱少云的左腿上,很快将他身上的伪装点燃。邱少云身边的战友们心情一下子紧张了起来,非常想过去帮他把火扑灭,可是那样的话不仅救不了他,还会将更多的战友暴露在敌人的面前。邱少云的身后就是一条水沟,只要他往后几米,滚到水沟里面,就可以扑灭身上的大火,可是他却没有这么做,而是生生忍住了烈火焚身的痛苦,一动不动的趴在那里。
邱少云身上的烈火渐渐熄灭了,在这一过程中,他忍着被烈火灼烧的疼痛,一声不吭,为了战役的胜利,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亲眼目睹邱少云被大火灼烧的战友们,内心忍受着巨大的仇恨终于等到了黄昏的到来,等到了战斗打响的号声。
志愿军的炮火带着巨大的仇恨,排山倒海的倾斜到了敌人的阵地上面,战士们怀抱着满腔的复仇的怒火,喊着“为邱少云同志报仇!”冲向了敌人的阵地。战斗结束之后,邱少云的事迹很快就在军中传开了,所在的部队师长张显扬为他请功,想要兵团追授他“一等功”。但是兵团经过评定之后,却没有同意,而是下达的功劳是“三等功”。消息传来,这样的评定结果是邱少云的战友们不能接受的,也是师长张显扬不能接受的。可是按照志愿军的规定,师一级的单位不具备评定“一等功”的资格,于是张显扬将邱少云的情况上报给了15军军长秦基伟等领导。
看完了邱少元的事迹报告之后,秦基伟等军部领导一致同意师部的“一等功”请求。可是争论的重点在于,从入朝作战开始,邱少云没有开一枪,没有杀死一个敌人,也未曾炸过敌人的一座碉堡……按照当时兵团的规定,他这种情况只能给予“三等功”,秦基伟也无权干涉这件事。“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但是张显扬并不准备放弃,他越级向志愿军司令部汇报了这件事,希望彭老总可以帮忙解决。
这件事情报到了志愿军司令部之后,在司令部调查的时候也遇到了一些困难。由于战斗过于惨烈,很多战士都倒在了阵地上面,所以一时之间除了当时通过望远镜目睹了邱少云牺牲全过程的张显扬之外,一时之间竟然没有其他人可以证明他牺牲的全部过程。但是张显扬并不放弃,利用休息的时间,多方求证可以证明这件事情的人。在张显扬的努力之下,他如愿找到了在战斗时候,距离邱少云只有几米远的两名战士,他们将当时的情况详细的汇报给了志愿军司令部,这一份详细的请功文件很快就作为“破格请功报告”摆放在了彭老总的办公桌上面。
彭老总戎马半生,历经的生死和见过的生死不计其数,但是他还是被战士们不怕牺牲的精神所感动,特别是读完了邱少云的事迹之后,他的眼睛更是早已经被泪水打湿了, 他拿起了笔,非常坚定地写下了九个大字:“请授予特等功,彭德怀!”旁边的工作人员很是不解,彭老总激动地说道:“一等功是远远不够的!邱少云烈士能够忍受常人无法忍受的痛苦,为了整体的胜利献出了自己年仅26岁的宝贵生命,他宁可被大火活活烧死,也稳如磐石。这是什么样子的钢铁意志!这就是我军为什么能够百战百胜的军魂!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魂,我们才能在非常恶劣的环境下坚持作战,才能以劣势的装备去抗击武装到牙齿的敌人,这是我们永远不能丢的精神财富!”
时间转眼而过几十年过去了,可是后来却有着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却对于邱少云烈士的死提出了疑问,这遭到了当时参加战斗的志愿军战士们的反驳。据当时潜伏在邱少云身后三米处的李川虎描述:“当时,燃烧弹炸开后,立刻溅到了邱少云的腿上和身上。那火太大了,我看到邱少云的全身抽动了一下。他的手使劲插到了土里。我不敢说话,用眼色一次再一次地示意他,赶快打个滚,把身上的火弄灭。旁边二米处上就是一条流水的沟。他只要一滚,就可以活命。可是,他身边的枯草已经被燃烧光,周围没有任何遮掩的东西,只要他一滚动,敌人就会发觉。为了五百多名战友的生命安全,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邱少云坚定地趴在地上,咬紧牙关,一动不动。”
邱少华接到法院判决书
2015年4月21日,邱少云的弟弟,85岁的邱少华,在得知自己的哥哥被质疑的时候,就激动地说:“造谣,乱说,都是乱说!”2016年10月邱少华病逝,生前为了维护哥哥的荣誉,将侮辱烈士的某企业和网络大v告上了法庭。临终前,除了对那张等待核实的照片之外,他还有一个担忧:“老人都走了,以后,为国家牺牲的烈士们如果再被侮辱嘲讽,谁帮逝去的他们说话?”
那张等待鉴定的照片,是2016年被发现的,被发现在曾经是邱少云的战友陈大权的家中,陈大权是贵州人,曾经和邱少云在一个班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关系很好,临别的时候,邱少云送了张照片给他,陈大权不识字,就让邱少云写上自己的名字,邱少云高兴地答应了,就写下了“赠给亲爱的陈大权同志为纪念,战友邱少云。1952.2.19。”
当人们发现这张照片的时候,连中央军委都出动了,专门找人对照片进行鉴定。这张照片也曾经让邱少华辨认过,可是邱少华由于只是在年幼的时候见过哥哥,后来再也没有见到他,再加上年龄太大,也无法辨认出这是不是自己的哥哥(但是对比老年邱少华与那张,可以看出来还是非常相似的)。军委组成的专家组也曾经寻找了邱少云很多战友,可是亲近的人很多都过世了,还活着的却只记得邱少云训练时候满脸灰尘的样子,也记不清具体的样子了!
但是我们见到照片的时候,都愿意相信这就是邱少云的照片,因为陈大权老人没有必要在60多年后才拿出这样一张照片,作为一位志愿军老战士,也不屑于在这方面弄虚作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