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急性甲状腺炎
亚急性甲状腺炎
亚急性甲状腺炎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自限性甲状腺局部炎症,主要表现为颈部疼痛、甲状腺肿大和甲状腺功能变化。该病多发于中年女性,通常在上呼吸道感染后1-3周发病,具有季节性和流行性特点。虽然亚急性甲状腺炎症状严重,但通过及时治疗,预后良好,一般不会留下后遗症。
就诊科室
内分泌科、甲状腺外科
是否医保
是
英文名称
subacute thyroiditis
疾病别称
亚急性肉芽肿性甲状腺炎、巨细胞甲状腺炎、非感染性甲状腺炎、移行性甲状腺炎、DeQuervain甲状腺炎
是否常见
是
是否遗传
是
并发疾病
甲状腺毒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肿
治疗周期
2~3个月
临床症状
上呼吸道感染前驱症状、甲状腺区特征性疼痛、甲状腺肿大、与甲状腺功能变化相关的临床表现
好发人群
中年女性
常用药物
乙酰水杨酸、非甾体消炎药、糖皮质激素、β受体阻滞剂
常用检查
甲状腺功能、血沉、甲状腺摄碘率、甲状腺ECT、甲状腺彩超
病因
具体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多种病毒如柯萨奇病毒、腮腺炎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感染与本病有关,也可发生于非病毒感染之后。遗传因素可能参与发病,有与HLA-Bw35相关的报道。
主要病因
病毒感染因素: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发病前常有前驱上呼吸道感染,通常于感染1~3周后发病,发病具有季节性,夏秋季节多发,且具有一定的流行性,不同地理区域有发病聚集倾向。患者血中有病毒抗体存在,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抗体,其次是腺病毒抗体、流感病毒抗体、腮腺炎病毒抗体等。虽然已有报告,从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的甲状腺组织中分离出腮腺炎病毒,但亚急性甲状腺炎的原因是病毒的确实证据尚未找到。
遗传因素:中国人、日本人的亚急性甲状腺炎与HLA-BW35有关联,提示对病毒的易感染性具有遗传因素,但也有患者与上述HLA-BW35无关。
自身免疫因素:该病可能是由一种亚临床病毒感染造成的,该病毒感染提供一种抗原(来源于病毒本身或病毒诱导的宿主组织损伤),而该抗原特异性与巨噬细胞上的HLA-BW35分子结合。形成的抗原HLA-BW35复合物激活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该T淋巴细胞随后会损伤甲状腺滤泡细胞,因为甲状腺滤泡细胞的部分结构与感染相关抗原相似。然而,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不同,这种免疫反应并没有自身延续性,因此该过程具有自限性。
诱发因素
- 熬夜、受凉、精神刺激、创伤等,以上因素均会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导致病毒感染而诱发亚急性甲状腺炎。
- 不洁饮食:不洁饮食会导致摄入肠道病毒,而诱发亚急性甲状腺炎。
流行病学
文献报道本病约占甲状腺疾患的0.5%6.2%,发生率为每10万人年发生4.9,男女发病比例为1:4.3,3050岁女性为发病高峰,之后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该病常在病毒感染后1~3周发病,夏秋季节发病率增高。
好发人群
- 免疫力低下者:该疾病主要病因为病毒感染,免疫力低下者容易出现病毒感染。
- 中年女性。
- 存在上呼吸道感染1~3周的人群,容易出现亚急性甲状腺炎。
症状
亚急性甲状腺炎起病形式及症状程度不一,主要有上呼吸道感染前驱症状、甲状腺区特征性疼痛、甲状腺肿大,以及与甲状腺激素变化相关的症状。
典型症状
- 上呼吸道感染前驱症状:肌肉疼痛、疲劳、倦怠、咽痛等,体温不同程度升高,起病3~4天达高峰。
- 甲状腺区特征性疼痛:逐渐或突然发生,程度不等。转颈、吞咽动作可加重,常放射至同侧耳、咽喉、下颌角、颏、枕、胸背部等处。
- 甲状腺肿大:弥漫或不对称轻、中度增大,多数伴结节,质地较硬,触痛明显,无震颤及杂音。
- 与甲状腺功能变化相关的临床表现:甲状腺毒症阶段发病初期约50%
75%的患者体重减轻、怕热、心动过速等。甲减阶段约25%的患者在甲状腺激素合成功能尚未恢复之前进入功能减退阶段,出现水肿、怕冷、便秘等症状。甲状腺功能恢复阶段,多数病人短时间(数周至数月)恢复正常功能,仅少数成为永久性甲减。整个病程约612个月。有些病例反复加重,持续数月至两年不等。约2%~4%复发,极少数反复发作。
其他症状
- 亚急性甲状腺炎起病前1~3周常有病毒性咽峡炎或是腮腺炎、麻疹或其他感染的症状。
- 血清甲状腺激素浓度可降至甲状腺机能减退水平,临床上也可转变为甲减表现,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
并发症
- 甲状腺毒症:疾病早期由于甲状腺滤泡被破坏,导致储存在甲状腺滤泡中的甲状腺激素释放进入血液,导致一过性的甲状腺毒症,导致体重减轻、怕热、心动过速等症状。甲状腺毒症随着时间进展甲状腺激素被逐渐代谢消耗,甲状腺毒症减轻,逐渐恢复正常。
- 甲状腺功能减退:疾病中期由于甲状腺组织炎性改变未完全恢复,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能力低下,并且在疾病早期释放进入血液的甲状腺激素被代谢消耗,进而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出现水肿、怕冷、便秘等症状。
- 甲状腺肿:由于甲状腺的炎症刺激,早期即可导致甲状腺弥漫性肿大,如果亚急性甲状腺炎持续未得到有效治疗,甲状腺肿可能会持续存在。
就医
亚急性甲状腺炎会导致严重的颈部疼痛、反复发热,早期治疗效果较好,可迅速缓解症状,预后较好。治疗不及时会导致病情迁延不愈,有可能导致永久性甲状腺功能减退。
就医指征
- 对于出现发热、颈部疼痛等症状的患者,高度怀疑亚急性甲状腺炎时,应及时到医院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
- 对于已明确诊断并给予治疗,症状缓解后有再次复发,或出现对侧甲状腺疼痛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调整治疗方案。
就诊科室
- 大部分患者优先考虑内分泌科就诊。
- 如果甲状腺肿大明显,出现呼吸困难、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可去甲状腺外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 目前症状持续有多久了?
- 之前有没有感冒?
-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发热、颈部疼痛、心慌、怕热、多汗等)
-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需要做的检查
- 红细胞沉降率:病程早期增快,大于50mm/h时对本病是有利的支持,红细胞沉降率不增快也不能除外本病。
- 甲状腺功能、甲状腺摄碘率:甲状腺毒症期呈现血清T4、T3浓度升高,甲状腺摄碘率降低的双向分离现象。随着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破坏加重,储存激素殆尽,出现一过性甲减,T4、T3浓度降低,促甲状腺素水平升高。而当炎症消退,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恢复,甲状腺激素水平和甲状腺摄碘率逐渐恢复正常。
- 甲状腺细针穿刺和细胞学检查:早期典型细胞学涂片可见多核巨细胞、片状上皮样细胞、不同程度炎性细胞,晚期往往见不到典型表现。甲状腺细针穿刺和细胞学检查不作为诊断本病的常规检查。
- 甲状腺核素扫描:早期甲状腺无摄取或摄取核素能力低下对诊断有帮助。
- 甲状腺彩超:超声诊断会提示甲状腺体积正常或肿大,但不管体积如何都为弥漫性或局部低回声,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甲状腺功能亢进阶段甲状腺血流量低,而Graves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通常表现为血流量升高。康复后,甲状腺超声表现恢复正常。
- 其他:早期白细胞可增高,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甲状腺球蛋白抗体阴性或水平很低,这些均不作为本病的诊断指标。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水平明显增高,与甲状腺破坏程度相一致,且恢复很慢,甲状腺球蛋白也不作为诊断必备的指标。
诊断标准
根据急性起病、发热等全身症状及甲状腺疼痛、肿大且质硬,结合血沉显著增快,血清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与甲状腺摄碘率降低的双向分离现象可诊断本病。
鉴别诊断
- 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甲状腺局部或邻近组织红、肿、热、痛及全身显著炎症反应,有时可找到邻近或远处感染灶,白细胞明显增高,核左移,甲状腺功能及摄碘率多数正常。
- 结节性甲状腺肿出血:突然出血可伴甲状腺疼痛,出血部位伴波动感,但是无全身症状,血沉不升高,甲状腺超声检查对诊断有帮助。
- 桥本甲状腺炎:少数病例可以有甲状腺疼痛、触痛,活动期血沉可轻度升高,并可出现短暂甲状腺毒症和摄碘率降低;但是无全身症状,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滴度增高。
- 无痛性甲状腺炎:本病是桥本甲状腺炎的变异型,是自身免疫甲状腺炎的一个类型。有甲状腺肿,临床表现经历甲状腺毒症、甲减和甲状腺功能恢复3期,与亚急性甲状腺炎相似。鉴别点:本病无全身症状,无甲状腺疼痛,血沉不增快,必要时可行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鉴别,本病可见局灶性淋巴细胞浸润。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碘致甲亢或者甲亢时摄碘率被外源性碘化物抑制,出现T3、T4升高,但摄碘率降低,需要与亚急性甲状腺炎鉴别。根据病程、全身症状、甲状腺疼痛,甲亢时T3/T4比值及红细胞沉降率等方面可以鉴别。
治疗
亚急性甲状腺炎为自限性疾病,治疗上以减轻炎症反应及缓解疼痛为目的,甲状腺毒症明显时可应用β受体阻滞剂。该疾病预后较好,一般情况下不遗留后遗症及并发症。极少数病人可能会导致永久性甲状腺功能减退,需要长期应用左甲状腺素替代治疗。
治疗周期
本病治疗周期为2~3个月。
药物治疗
- 乙酰水杨酸、非甾体消炎药:此类药物为解热镇痛消炎药,可以退热、止痛、减轻甲状腺炎症,缓解症状。
- 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消炎药治疗无效者,可应用糖皮质激素,可迅速缓解疼痛,减轻甲状腺毒症症状。初始剂量较大,根据症状、体征及血沉的变化缓慢减少剂量,总疗程6~8周以上。过快减量、过早停药可使病情反复,应注意避免。停药或减量过程中出现反复者,仍可使用糖皮质激素,同样可获得较好效果。糖皮质激素副作用较大,在应用非甾体消炎药有效时应避免使用。
- β受体阻滞剂:甲状腺毒症症状,心悸症状明显者,可以使用β受体阻滞剂,减轻甲状腺毒症症状,减慢心率。
- 左甲状腺素:甲状腺功能减退通常不需要治疗,因为即使出现症状通常也较轻微且持续时间短。如果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减退较明显或引起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状,应给予50μg或100μg左甲状腺素治疗6
8周,目标是将TSH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随后应该停用左甲状腺素,并在停药46周时重新评估患者的甲状腺功能,以确定不是永久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如果是永久性甲状腺功能减退,需要终身应用左甲状腺素治疗。
手术治疗
该疾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预后
亚急性甲状腺炎为自限性疾病,预后较好,一般情况下不遗留后遗症及并发症。极少部分永久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经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甲状腺功能控制正常,亦对人体不会有任何危害。
能否治愈
亚急性甲状腺炎绝大部分可以治愈。
能活多久
亚急性甲状腺炎预后较好,可以治愈,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复诊
亚急性甲状腺炎治疗初期需每个月复查一次,并根据检查结果调整用药。三个月后绝大部分病人均可治愈,如果没有任何症状,可每隔半年复查一次。遗留永久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需每三个月复查一次甲状腺功能。
饮食
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在不同甲状腺功能阶段,应采取不同的饮食策略。
饮食调理
- 在甲状腺毒症阶段应注意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例如辣椒、大蒜、生葱等,可能会加重甲状腺毒症症状。
- 在甲状腺功能减退阶段应避免使用油腻食物,避免因甲状腺功能减退所致的代谢缓慢而引起的高脂血症。
- 忌烟酒,吸烟、酗酒均可导致机体抵抗力差,容易导致病毒感染,进而诱发亚急性甲状腺炎,应避免。
护理
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的护理以促进患者症状缓解,加快病情恢复为主,避免出现永久性甲状腺功能减退,避免时常按压甲状腺。
日常护理
- 口服用药:了解乙酰水杨酸、非甾体类消炎药、糖皮质激素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指导病人正确服用。
- 运动:适当的运动锻炼可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可避免病情反复。
- 保持良好作息习惯,适当多吃水果: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可避免机体免疫力下降而导致的病毒感染,同时水果富含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抗病毒的作用。
病情监测
- 甲状腺功能监测:需要定期到医院复查甲状腺功能,了解有无因亚急性甲状腺炎所引起的永久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定期复查血沉,了解炎症情况。定期复查甲状腺彩超,了解甲状腺恢复情况。
特殊注意事项
甲状腺疾病与摄入碘量密切相关,摄入碘不足或碘过多均会导致甲状腺疾病发病率升高,应保持合适的碘摄入量,且我国大部分地区人群均缺碘,需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采取不同的补碘措施,可检查尿碘了解机体补碘量是否合适。
预防
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运动锻炼、避免熬夜、受凉,避免感染对预防疾病发生,或避免疾病进一步加重有益处。
早期筛查
对于出现颈部疼痛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到医院检查甲状腺功能、甲状腺彩超、血沉、甲状腺摄碘率明确诊断。
预防措施
- 保持良好作息,合理膳食,三餐规律,戒烟戒酒,适当多吃水果,宜清淡饮食、低脂少油,定时定量进餐。
- 适当运动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 适当补碘,加碘盐需要吃,海带、紫菜、海鲜等这些含碘多食物不能多吃,补碘过多或者过少均会导致甲状腺相关疾病发病率增加,可检测尿碘了解补碘量是否合适。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56.
[2]葛均波,徐永健,王辰主编.内科学.第9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