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江门这些有趣的中秋习俗,你知道多少?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江门这些有趣的中秋习俗,你知道多少?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917A0688X00

江门,这座位于广东南部的城市,不仅以其美丽的海岸线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而闻名,更以其独特的中秋习俗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从台山的"追月"到开平的"舞火龙",从新会的"斗风筝"到蓬江的"烧塔",江门的中秋习俗既保留了传统特色,又融入了现代元素,展现出浓厚的地方文化魅力。


中秋之夜,皓月当空,照亮了家的方向。

追月
在江门台山沿海地区如都斛、赤溪、广海、海宴、汶村等地,中秋佳节,圩镇附近山头灯火通明,摆开卖灯笼、蜡烛、月饼、鞭炮、水果、饮料的夜市,十五日晚通宵欢闹。

吴兆民 摄

中秋节人们常常一连相约庆祝5天:十三日称做“盼月”,十四日称做“望月”,十五日称做“赏月”,十六日称做“追月”,十七日称“送月”。所谓“追月”,即是过了农历八月十五,兴犹未尽,于是次日的晚上,不少人又邀约亲朋好友,继续赏月,名为“追月”。

“耍禄仔”
“耍禄仔”是过去中秋节十分流行的儿童游戏,以柚子壳刻通花,中可悬灯,儿童提着成群结队游乐,或提着各种动物、瓜果形状的灯色,沿街踏歌而行,一边唱着“耍禄歌”:“耍禄仔,耍禄儿,点明灯。”儿童们在尽情游乐之后散去,各自回家吃月饼果品之类。

有些农村还兴“树中秋”,就是用长竹篙把点着蜡烛的灯笼高高树起,表示高灯远照。


江门非物质文化遗产东艺宫灯。资料图

团圆拜月光
中秋节当晚,一家人吃完团圆饭后,必须摆上各式果品进行“拜月光”的仪式。有天台的人家在天台,没天台的人家在家门前,摆开八仙桌,焚香礼拜,贡品除了月饼外,还有柚子、柿子、香蕉、杨桃、油甘子、芋头等,芋头讲究“母子相连”(在盘的中央放芋母,周围摆芋仔,寓意合家团聚)。

拜月光后合家围坐,分享各种贡品,外加炒田螺等,畅叙天伦,直到深夜。


何雯意 摄

中秋之夜舞火龙
每年的中秋节当晚,江门开平的大梧村、樟村、虾村等都有舞火龙的习俗,几乎每年都会例牌举办火龙表演。而其中以大梧村最盛,除了中秋节当晚舞龙之外,八月十六的晚上也要舞龙。

大梧村是开平关族始祖荣公的故村,当地舞火龙的习俗是随着当年荣公南迁从中原带来的,已有数百年历史,数百年来年年都舞火龙。


欧蕊荣 摄

在旧时,火龙龙身由稻草结成,其上披着蕉叶,再插上香枝。而随着工业的发展,火龙身上的火光也由单纯的香火,演变为电子荧光棒和二极管等。

斗风筝
在新会,过中秋有一项活动就是斗风筝。

中秋当天,会城象山山顶到处都是放风筝的人们,色彩艳丽的风筝把天空点缀得五彩斑斓。人们用鸡蛋清把玻璃粉末粘在风筝线上晾干,风筝线就如一把锋利的锯子。当两个风筝在空中相遇时,两条风等线交叠后,便展开激烈的拉锯战,把对方的线“锯”断为胜。胜者欢呼雀跃,败者望着自己的断线风筝飘走,也尽兴而归。

彭伟宗 摄

烧塔
蓬江区棠下镇沙富东方村周姓村民庆祝中秋佳节有一种传统而又特别的方式——“烧塔”。据传,烧塔来源于元朝末年,这个风俗一直流传至今,在广东、广西、福建、江西许多地方,中秋节都有烧塔的民俗。


图源:棠下镇文体服务中心供图

中秋节傍晚,村民在村中开阔地砌起高2米多、用36层红砖叠成的砖塔,塔身由塔基逐渐向顶端收细,塔顶开口,供投放燃料,塔基两边留有投递木柴的窗口。

明月升起时,村民来到开阔地,摆上桌子,端上栗子、田螺、鱼粥、月饼、水果和饮料等。鸣放鞭炮后,把燃烧的木柴放进塔内,在塔顶投进干柴和木糠。干柴烈火加木糠,火势越烧越旺,不时喷起火龙;再不时往塔中添加木糠,同时投入鞭炮,烧得噼里啪啦,场面壮观、热闹。村民敲起锣鼓,舞起醒狮,燃放烟花,火树银花与塔火、月光相辉映,人们沉浸在欢乐中。

烧塔是祈求幸福、财运、健康,祈望村里的经济和村民生活越来越红火。在江门不少农村也有烧塔的习俗。

吃濑粉
江门人说“中秋大过年”绝非言过其实。以前在中秋,江门恩平有做濑粉、吃濑粉的习俗,其热闹的气氛堪比过年。

中秋节前,各家妇女拿出预留的上好十月谷,用石磨磨出白米,又用石碓舂成粉,用极细的铜丝罗斗一遍遍地把米粉筛好、晒干,用瓦罐密封待用。八月十四日晚天刚黑,人们搬来砖头、大石,在晒场等空阔的地方砌起大灶,在灶上支起早已洗净的濑粉槽,便回家杀鸡宰鸭,与去墟场买回来的牛肉、牛骨、莲藕一起煲老火靓汤,然后再到晒场做濑粉。


恩平濑粉。图源:江门文旅

做濑粉要几家合作。老人、小孩烧火,女人把一个个搓成长条的粉团塞进粉槽(粉团搓揉得越柔韧就越好,要揉压到韧性十足,扯断时会有“嘚嘚”的声响方为上乘),放好濑粉槽的粉塞,架好压榨濑粉的麻竹,三四条大汉憋着气“嘿嘿”地叫,一齐用力往下压。一条条雪白的、又细又长的濑粉就从粉槽的底部落到烧着水的大铁镬里。濑粉浮起来后,用笊篱捞起来放到大木盘中“过冷河”,洗净、捞起,放到竹筛上沥干水分。濑粉一压出来,煲的汤也正好够火候,人们就马上吃两碗解馋,吃完又回来加入压制濑粉的队伍。

中秋之夜,恩平各处村落中到处都是做濑粉哔哔卜卜的烧火声,大人小孩你呼我喝的喧闹声,火光中闪动的人影,喜气洋洋的笑脸。

江门中秋食品寓意tips
月饼——赏月必备的物品,是吉祥、团圆的象征。
炒田螺——中秋前后,田螺腹内无小螺,肉质特别肥美。民间认为,中秋田螺,可以明目。
芋头、芋仔——食芋头、芋仔要在月下剥皮,说法是:剥芋皮就是“剥鬼皮”,把“鬼皮”剥了,鬼就无处藏身,被驱赶出去。
濑粉——敬奉祖先神明,寓意长长久久。
菱角——据说能让孩子长得聪明伶俐。
柚子——要等到赏月兴致最浓的时候才剥开来吃,取其“开心”的意思。
大红柿——个儿大,呈红色和圆形,也是团圆、吉祥的象征。
石榴——象征长寿、团圆和吉祥,石榴多子,也象征人丁兴旺,民族繁荣。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