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蓝舰船简介】钢铁战马——阿尔萨斯级战列舰阿尔萨斯
【碧蓝舰船简介】钢铁战马——阿尔萨斯级战列舰阿尔萨斯
法国在1930年代末设计的阿尔萨斯级战列舰,是为应对德国新型战列舰而开发的黎塞留级改进型。该级战列舰提出了三种设计方案,但最终因法国在1940年6月迅速战败投降而未能实现。
阿尔萨斯级战列舰(Alsace-calss)是法国与1930年代末设计的新型战列舰,以应对德国设计建造的新型战列舰——H级。
阿尔萨斯级战列舰本质上是黎塞留级改进型——加斯科涅的进一步发展。1939年底,法国海军技术与建设部(STCN)在原先提出的黎塞留级改进型方案C3**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种新的方案供海军方面选择:
方案1、标准排水量40000长吨;主武器 3 x 三联装380mm主炮;航速31kn;
方案2、标准排水量42500长吨;主武器 3 x 三联装406mm主炮;航速31kn;
方案3、标准排水量45000长吨;主武器 3 x 四联装380mm主炮;航速32kn;
阿尔萨斯级的三种方案
基于对武器研发进度和船坞情况的估计,1号方案实际上是唯一现实的选择。1940年4月1日,首批两舰的建造工作获得批准,1号舰将会在圣纳泽尔1号船台开工,其订单插队到了霞飞级航空母舰2号舰之前,预计开工时间会在1941年霞飞号航空母舰下水之后;2号舰则计划于1942年在升级改造后的布雷斯特10号船坞开工。
然而,随着1940年6月法国迅速战败投降,包括阿尔萨斯级在内的所有造船计划都成为了泡影。
阿尔萨斯级1号方案假想图
阿尔萨斯号战列舰(FFNF Alsace)是法国海军黎塞留级战列舰的后续发展型——阿尔萨斯级战列舰的3种设计方案中的3号方案,也是最强大的方案。她搭载了3座四联装380mm主炮,标准排水量达到45000吨级。
阿尔萨斯的命名来源于法国东北角的一个狭长地区,也是法国的一个旧大区,隔莱茵河与德国相望。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香槟地区一样都是白葡萄酒的著名产地。该地区历史上在德意志和法兰西之间多次易手,例如《最后一课》的故事背景便是普法战争后法国战败,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归德意志所有。
阿尔萨斯级3号方案(战舰世界)
- 性能数据
- 排水量:45000 吨(标准);51500 吨(满载)
- 长:265 米
- 宽:35.5 米
- 吃水: 约10 米
- 动力:220000 匹
- 装置:6 x 英德莱特苏拉特锅炉;4 x 蒸汽轮机;4 x 推进器
- 航速:32 节
- 编制: 人
- 武器:3 x 四联装380mm/45 Mle 1935主炮;3 x 三联装152mm/55 Mle 1936高平两用炮;12 x 双联装100mm/45 Mle 1937高平两用炮;10? x 双联装37mm/70 机炮 Mle 1936;6? x 四联装25mm/60 哈奇开斯机炮
- 装甲:主装甲带350mm
- 舰载机:4 x Farman/NCAC NC 420 水上飞机
- 其它:2 x 水上飞机弹射器
- (数据为原始方案数据,动力、中小口径机炮为推测补充)
1936年,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限制了新锐战列舰的吨位(35000吨级)和主炮口径(14英寸),但也保留了“升级条款”以应对日益紧张的国际局势。随着日本和意大利方面陆续宣布退出海军条约,“升级条款”生效,各国可以开始建造45000吨级搭载16英寸主炮的新型战列舰。
然而,对于法国人来说,现实条件的限制远远大于条约的限制:受船坞限制,他们无法建造任何大于35000吨级的战列舰,建造黎塞留级时已经颇为艰难了,因此法国人决定暂时不开建大于35000吨级的战列舰。
直到1939年初,随着德国方面开始设计建造超过40000吨级的战列舰的情报传来,法国人意识到必须开始着手设计新型战列舰加以应对,同时期还必须开展船坞扩建以及其他配套设施的升级工作。1939年7月,法国海军总参谋长达尔朗要求法国海军技术与建设部(STCN)开始研究吨位超过35000吨级的新型战列舰,并要求海军军械部(DCAN)开始研究包括400mm、406mm和420mm在内的大口径火炮。
具体设计工作于1939年底开始。在早先对黎塞留级战列舰后续同级舰的改进设计过程中,提出了A、B、C共3种改型方案,前两者分别对应克莱蒙梭和加斯科涅,方案C则成为了阿尔萨斯级的基础,其基本设计为前2后1布置的3座三联装380mm主炮,以及全中轴线布置的152mm副炮,标准排水量约为37000吨。
STCN在方案C3布局的基础上放大船体开展设计,并将水上飞机设备移至与加斯科涅后期方案相同的艉部。STCN同样提供了3种方案供海军方面选择,三种方案的主要区别在于吨位和搭配的主炮口径/数量:
方案1、标准排水量40000长吨;主武器 3 x 三联装380mm主炮;航速31kn;
方案2、标准排水量42500长吨;主武器 3 x 三联装406mm主炮;航速31kn;
方案3、标准排水量45000长吨;主武器 3 x 四联装380mm主炮;航速32kn;
方案1基本上就是方案C3的优化版,整体差异不大,航速则降为了31kn;方案2则是方案1提升主炮口径的版本;方案3是最大的一个版本,回归了成熟的四联装380mm炮塔设计,但火力投射较黎塞留级直接提升50%,舰长也达到了265m之巨,称得上是鸢尾的“终极巨舰”。
但就如前文所述,令法国人更头痛的是现实条件的限制。由于时间紧迫,需要研发406mm新炮的方案2首当其冲被放弃;技术成熟但建造难度最大的方案3则因现实建造条件被放弃;最终只有方案1具备可行性,并被批准。
1940年4月1日,首批两舰的建造工作获得批准。1940年5月15日,海军为前两艘船提出了四个名字供达尔朗选择;阿尔萨斯、诺曼底、弗兰德尔和勃艮第,年中材料已经准备就绪,但随着1940年6月法国迅速战败投降,包括阿尔萨斯级在内的所有造船计划都成为了泡影。
阿尔萨斯立绘,钢铁战马舰装
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