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长瘤,茄子变黑!一看像“变质”,其实……
玉米长瘤,茄子变黑!一看像“变质”,其实……
菜市场里,
我们总爱用完美无缺的眼光审判食材
一些看起来有点怪的蔬菜,
比如长着怪异凸起的玉米、
表皮上有“拉链”的番茄……
往往被贴上“变质”标签,
实际上
这些看似“坏了”的菜是能吃的。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这些“被误解”蔬菜的真相。
长了这种瘤的玉米风味独特
看到这样的玉米,你的第一反应是不是:这玉米坏了,该扔了。
先打住,可别以貌取玉米,这样的玉米其实能吃,而且别有一番风味。
让玉米长成这样的“幕后黑手”,是一种名为玉米黑粉菌(Ustilago maydis)的真菌,它让玉米得了黑粉病(也叫黑穗病)。简单说就是玉米被真菌入侵了身体,受害的部位就会畸形变异,产生像“植物肿瘤”一样的东西,但它没产生毒素,所以可以吃。
畸形的地方没啥纤维组织,吃起来口感反而更嫩,有点像蘑菇,它独特的风味来自内酯(sotolon)、香草醛、真菌多糖、葡萄糖等成分。除此之外,玉米黑粉菌的营养价值也很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还有人体无法合成的必需氨基酸——赖氨酸,以及有降胆固醇效果的β-葡聚糖。
下次再遇到这样的玉米,或许可以尝尝。
带“拉链”的番茄可能更甜
大家有没有见过这种番茄,它们的身上像是长了一条“拉链”。
已获授权图,转载有风险
这种情况其实是番茄得了裂果病。它的形成最常见的原因是花药粘附。番茄花朵开放之后,花药(花粉的结构)有时会粘附在尚未发育完全的小果实上。
当果实开始迅速膨胀时,粘附在表面的花药会影响果皮的正常生长。因为这些部分被粘住无法正常扩张,而果实的其他部分继续生长,于是果皮受到压力,逐渐形成了纵向的裂纹,最终变成了我们所看到的“拉链”状。
营养元素缺乏也可能会加剧“拉链”的产生,例如,缺硼和缺钙。硼和钙对于细胞壁的稳定性和韧性非常重要,缺乏这些元素会导致果皮变得脆弱,容易在果实膨胀过程中开裂。
另外,温度剧烈变化、水分管理不当(如干旱后突然大量浇水)都会对果实的正常生长产生压力,增加“拉链”番茄的发生率。
虽然“拉链”番茄的外观没有那么完美,但这种裂纹并不会影响番茄的风味和食用品质。在2013年美国园艺学会(American Society for Horticultural Science)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对比了裂果和完整番茄的糖酸含量及消费者偏好。发现裂果番茄中糖含量略高,某些情况下的风味和香气浓度比完整果实更好。
变黑的茄子要分情况判断
有的茄子表面看起来水灵灵的很正常,切开一看,却发现里面是黑的。
如果黑黑的只是茄子的籽,那问题不大。嫩茄子的籽大多为浅黄色或淡棕色,但随着茄子的成熟或存放时间较长,籽会发生自然的氧化反应变黑,只要茄子的果肉部分质地正常,没有异味,也没有软烂变色,仍然可以放心食用。
已获授权图,转载有风险
但如果是茄子肉变黑,就不建议食用了。因为茄子肉变黑很可能是受到了病菌感染,或是存放环境不佳导致茄子内部组织被破坏,可能已经产生了有害物质。食用变质茄子可能引发食物中毒,如急性胃肠炎等。
下次再遇到
这些奇奇怪怪的食物,
就可以判断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