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咸宁医院静配中心:守护患者的“点滴”健康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咸宁医院静配中心:守护患者的“点滴”健康
在医院里,静脉输液是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这些输进患者体内的药物是从哪里来的?近日,记者走进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咸宁医院静配中心,实地了解这里是如何通过集中化、标准化管理和操作,精确配置患者的每一瓶药物,来守护好患者的“点滴”健康。
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咸宁医院静配中心,460平方米的区域被划分为摆药区、审方区、调配区、核对区等多个功能区。在调配区内,药学部的医务人员正身着无菌服、佩戴口罩和手套,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药物配置。这些配置好的药物将送往成品核对区进行核对,复核无误后,再通过成品发放间送往医院各个临床科室。
静配中心(PIVAS)主要负责患者静脉用药的集中配置和管理。以往,静脉药物配置通常由护士在病房和治疗室进行,环境相对开放,容易受到污染,而静配中心通过集中化、标准化的管理和操作,大大降低了配置过程中的污染风险。
“药师通过审方系统参与前置审方,有效减少了临床医师的用药错误。同时,调配仓的洁净环境确保了成品输液的质量,降低了输液反应的发生率,减少了细胞毒性药物的污染,防止了职业暴露。”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咸宁医院药学部负责人谭璐介绍。
静配中心的用药调配有严格的操作流程。医嘱审查、批次决策、贴签摆药、摆药复核、仓内扫描、仓内配药、成品复核、成品交接,每一瓶输液都需要经过严谨细致的操作。由于进行了集中控制和统一管理,静配中心不仅提升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性,还显著降低了药品浪费和医疗成本,优化了医院资源的利用。
“通过药物集中配置,各科室护士无需再单独抽时间进行配药,从而节约了医疗资源,使护士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谭璐说道。
去年9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咸宁医院静配中心正式通过省级验收并开始运行。截至目前,该院静配中心已服务于医院大部分临床科室,涵盖了普药、抗生素、肠外营养药和化疗药的配置,日均配置量达600袋。
下一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咸宁医院将不断加强静配中心的建设,提升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努力打造一个用药更加规范、输液更加安全的静配中心,为患者的健康安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