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七律写作技巧的关键要点,快速学习方法大揭秘!3首原创示范
提升七律写作技巧的关键要点,快速学习方法大揭秘!3首原创示范
七律,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重要形式,以其严谨的格律和丰富的表现力著称。它要求诗句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同时又不失诗意的灵动与深邃。对于许多诗词爱好者来说,掌握七律的写作技巧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追求。本文将从多个维度解析七律写作的关键要点,并通过三首原创作品进行示范,帮助读者快速提升写作水平。
七律写作的五大难点
对仗
七律中间两联要求对仗,而对仗是令很多爱好者头疼的问题。对不少人来说,要写出工稳的对仗句已经很不容易了,更别说是要写出亮点。而且很多人写律诗,都是为了对仗而对仗,这也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句法
七律格律、对仗要求严格,字数篇幅固定,古人为了在这套规则的约束下还能自如地表达自我,探索出很多造句的方式。句法复杂、富于变化是七律的一大特点,可以说不懂句法就是不会写七律。然而现在不少人写七律,句式单一,缺乏变化。有些人只会用“四字成语+三字短语”这种句式来造句,这样写出来的句子根本就不是七律的句子,而是顺口溜。
甚至有些人写出来的句子有语病而浑然不知。无论写什么文体,病句都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哪怕只有一句话有语病,这首诗就全完了。
虚词的运用
虚词的运用也是七律写作一大重点。如果虚词用得太多,诗句就显得空洞浅薄;如果全都是实词,那诗句就容易变得板滞。因此如何把握这个“度”就非常关键。而且很多初学者不熟悉虚词的搭配,经常用错,就会让句子变得非常奇怪,甚至是写成病句。
立意
很多爱好者对“立意”的理解存在着严重的偏差。这个“意”不是说越大就越好。写生活情绪的诗不一定就比写“家国情怀”的诗“低级”,只要能打动人,能给人启发,一样是好诗。从学习写作的角度出发,我们关注的重点不是“立什么意”,而是更应该关注“如何立意”这个问题,即如何围绕中心思想来构思作品。
章法
一首好的作品,章法布局一定要合理。很多人写七律,章法结构混乱。不懂章法会造成两个恶果:一是前言不搭后语,读完之后根本就不知道作者想表达什么;二是各个句子之间关系不紧密,各自为政,这样的作品也是无法成立的。
修辞
诗词的语言,必须和日常口语有所区别。我们日常说话,只要表达清楚即可。但写诗的要求则更高,因此必须掌握一些常用的修辞手法,丰富写作表达方式。但现在很多人只知道一些修辞手法的术语,但是运用的方式有问题,写出来的作品显得很做作不自然。例如强行拟人、过度引申等等。
三首原创示范作品
七律·十年人事
宿雨一场秋未收,芦花旋转水云楼。
岭南无雁能传信,江北谁家暂泊舟。
晓色已随客行早,风光遥接别时愁。
十年人事双蓬鬓,踪迹分明属旧游。
注释:
- 宿雨:夜雨;经夜的雨水。隋 江总 《诒孔中丞奂》诗:“初晴原野开,宿雨润条枚。” 明 吴本泰 《西湖竹枝词》:“宿雨半收晴不稳,恼人最是鹁鸠啼。” 久雨;多日连续下雨。胡怀深 《暮春野行》诗:“宿雨昨宵霁,万木净如洗。”
- 蓬鬓:鬓发蓬乱。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十三:“形容憔悴非昔悦,蓬鬓衰颜不复妆。” 唐 卢纶 《逢病军人》诗:“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气入金疮。” 宁调元 《武昌狱中书感》诗:“岂独桑田能变海,似怜蓬鬓已添霜。”
七律·余生围城
芦花似雪扫潮青,行客深秋喜雨晴。
趁早驱车迷路塞,有时归雁逐船鸣。
天浮长岛烟初抱,江入大荒霞欲耕。
谋稻中年都计拙,余生何处不围城。
注释:
- 谋稻:本指禽鸟寻觅食物,多用以比喻人谋求衣食。 唐 杜甫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诗:“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 宋 王安石 《送惠思上人》诗:“因知网罗外,犹有稻粱谋。” 清 龚自珍 《咏史》:“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 计拙:谓生性笨拙,不善营生。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八·寿诗》:“ 杭 刘菊 庄泰 , 成化 癸巳六月,适当六十……自寿云:‘落落乾坤六十翁,苍颜宁复旧时红。蒐罗经史有余力,补报君亲无寸功。舌在未应鸠计拙,眼高浑觉马群空。’”
- 围城:借喻红尘困苦,欲解脱而不成,只能厮混。
七律·雁字写秋
风物家山忆旧游,他乡坐对水云愁。
人生不尽多情死,蕉鹿无常万事休。
九日黄花一杯酒,中年白发五湖舟。
迩来天地如诗札,雁字行行例写秋。
注释:
- 风物:风光景物,风俗物产。或特指风俗,习俗。晋 陶潜 《游斜川》诗序:“天气澄和,风物闲美。” 宋 张升 《离亭燕》词:“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
- 蕉鹿:《列子·周穆王》:“ 郑 人有薪于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蕉,通“ 樵 ”。后以“蕉鹿”指梦幻。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呈南涧》词:“笑年来,蕉鹿梦,画蛇杯。” 元 贡师泰 《寄静庵上人》诗:“世事同蕉鹿,人心类棘猴。” 清 黄景仁 《满江红·赠王桐巢》词:“蕉鹿几番惊往事,关山若个常年少。”
- 五湖舟:春秋 末 越国 大夫 范蠡 ,辅佐 越王 勾践 ,灭亡 吴国 ,功成身退,乘轻舟以隐于五湖。见《国语·越语下》。后因以“五湖”指隐遁之所。 晋 葛洪 《抱朴子·正郭》:“法当仰隮 商 洛 ,俯泛五湖,追 巢父 于峻岭,寻渔父于沧浪。” 唐 李白 《书情赠蔡舍人雄》诗:“我纵五湖棹,烟涛恣崩奔。”
- 雁字:成列而飞的雁群。群雁飞行时常排成“一”或“人”字,故称。语出 唐 白居易 《江楼晚眺景物鲜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张员外》:“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宋 范成大 《北门覆舟山道中》诗:“雁字江天闻塞管,梅梢山路欠溪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