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多元化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多元化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实验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创设教学情境、添加学生活动、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设计实验以及针对不同学生设计不同教学思路等六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多元化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程目标被划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领域。这种划分强调了学习过程的重要性,而不仅仅是学习结果。为了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标准,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渴望,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实验和课堂教学相结合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实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成就感。例如,在讲解蛋白质和还原糖的鉴定时,通过实验验证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种理解和死记硬背有着本质的区别。
教学中创设情景,创造良好有效的学习环境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再去认识更高层次问题的过程。问题对于学习过程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通过问题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科学探究的开展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中适当添加学生活动
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能够更好地体现新课改的精神。例如,在讲解氨基酸的结构和氨基酸之间的脱水缩合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充当氨基酸,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抽象概念。
多媒体教学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学生更直观的感受知识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些知识需要让学生通过感知和观察才能掌握,如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就可以通过动漫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分组讨论各个细胞器间的分工与合作,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对于教材中科学家的实验,试图让学生先设计,后分析结果
实验设计是考试中的难点,需要在日常教学中逐步培养。例如,在讲解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细胞核的作用、光合作用的发现等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尝试设计实验,从而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能力。教师只能教会方法,如何应用则需要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掌握。
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思路
学生在获取知识和理解知识上确实存在差异,因此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地区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教学思路。例如,在普通中学的教学中,可以采用最易理解的方式,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解释复杂的概念,如用鸡蛋来讲解细胞结构,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达到教学目的。
以上就是关于多元化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应用的一些看法,不足之处希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新课程目标》
[2]《中学生物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