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renrendoc.com/paper/329309427.html
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
一、植物分类的方法
人为分类法:以植物形态、习性、生态、用途等作为分类依据的一种分类方法。这种方法不能反映植物种类间亲缘关系和在系统发育中的地位。
自然分类法:按照植物间的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的相似程度,进行分类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够反映植物界自然演化的过程和植物彼此间的亲缘关系。依据这种方法建立的系统称为自然分类系统。
二、植物分类的单位
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包括:
- 界(Kingdom)
- 门(Division)
- 纲(Class)
- 目(Order)
- 科(Family)
- 属(Genus)
- 种(Species)
以稻(Oryza sativa L.)为例:
- 界:植物界(Plantae)
- 门: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 纲: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
- 目:禾本目(Graminales)
- 科:禾本科(Gramineae)
- 属:稻属(Oryza)
- 种:稻(Oryza sativa L.)
需要注意的是,品种不是植物分类学中的分类单位。品种是人们在栽培学上基于经济意义和形态上的考虑而选择出来的变异群体类型。
三、植物的命名方法
1753年,瑞典植物分类学家林奈创立了双名命名法。用“双名命名法”给植物定的拉丁文名称为学名,即属名+种加词+命名人姓氏的缩写。
例如:Oryza sativa L.
- 属名:Oryza(第一个字母要大写)
- 种加词:sativa
- 命名人:林奈姓氏的缩写L.
四、植物检索表
植物检索表是植物分类学中识别、鉴定植物不可缺少的工具。编制方法是根据法国人拉马克的二歧分类原则,把各植物群突出的形态特征,分成相对的两个分支,编为相同的号码。再把每个分支分成相对的两个分支,依次下去,直到编制到科、属或种为止。
1. 平行检索表
1.植物体无根、茎、叶分化,雌性生殖器官由单细胞组成 | 2.植物体不为藻类和菌类的共生体 |
---|---|
2.植物体为藻类和菌类的共生体 | 地衣植物 |
3.含有叶绿素,生活方式为自养 | 藻类植物 |
3.不含有叶绿素,生活方式为异养 | 菌类植物 |
1.植物体有根、茎、叶分化,雌性生殖器官由多细胞组成 | 4.植物体有茎、叶,无真正根 |
4.植物体有茎、叶,有真正根 | 5.不产生种子,用孢子繁殖 |
5.产生种子,用种子繁殖 | 6.种子或胚珠裸露 |
6.种子或胚珠包裹在果皮或子房种 | 被子植物 |
2. 定距检索表
- 植物体无根、茎、叶分化,雌性生殖器官由单细胞组成
- 植物体不为藻类和菌类的共生体
- 含有叶绿素,生活方式为自养
藻类植物 - 不含有叶绿素,生活方式为异养
菌类植物
- 含有叶绿素,生活方式为自养
- 植物体为藻类和菌类的共生体
地衣植物
- 植物体不为藻类和菌类的共生体
- 植物体有根、茎、叶分化,雌性生殖器官由多细胞组成
- 植物体有茎、叶,无真正根
苔藓植物 - 植物体有茎、叶,有真正根
- 不产生种子,用孢子繁殖
蕨类植物 - 产生种子,用种子繁殖
- 种子或胚珠裸露
裸子植物 - 种子或胚珠包裹在果皮或子房种
被子植物
- 种子或胚珠裸露
- 不产生种子,用孢子繁殖
- 植物体有茎、叶,无真正根
热门推荐
怎么学会独立思考(培养和增强独立思考能力的方法)
内科血栓风险评估量表——Padua评分
Arduino教程:光强传感器控制OLED背光
质子重离子治疗副作用及痛苦程度
左胳膊上臂肌肉疼痛探秘:原因、缓解与预防之道
如何合理计算购房所需费用?这些费用的构成因素有哪些?
与人协作如何平衡利益
如何为抖音视频起一个吸引人的名字:实用技巧与创意建议
湖南首单“10KV油改电”绿色保险业务落地
上海为何被称为“魔都”?一部短片揭开国际数字之都的新摩登
产妇食用燕窝的功效与作用全面解析
神舟从容再问天 来听听背后的科研攻关故事
SZ-4号飞船:六大空间应用任务详解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的原理与应用
理论应用 | 智能贸易:探讨人工智能与国际贸易
牙龈出血怎么回事呢?
哺乳期的妈妈吃DHA
草莓种植条件的气候与气温要求(打造理想的草莓种植环境,提高产量品质)
艾尔登法环法师职业洗点攻略:属性分配详解
【盘点】膝痛不同位置,代表着的疾病
鸡爪的营养价值与多种美味烹饪方法
9.5分!音乐大师的电影绝响——《坂本龙一:杰作》,影厅里的音乐会
生辰八字解读指南:快速掌握八字排法与解读技巧
BBC研究:四大AI聊天机器人超半数新闻摘要存重大问题
医保“一码通”就医购药更轻松
如何确定虚拟机安装好了
家里地暖回路不均(地暖常见的质量通病)
如何打造肉苁蓉种植基地
白领减脂餐指南:如何在办公室吃得健康又美味
红肉和白肉哪个更有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