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世上最长双壳类软体动物将变食材!蛀船蛤首次被成功养殖出来

创作时间:
2025-03-13 09:10:4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世上最长双壳类软体动物将变食材!蛀船蛤首次被成功养殖出来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xianjichina.com/special/detail_536441.html

近日,科学家们在可持续海鲜养殖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首次成功养殖世界上最长的双壳类软体动物——蛀船蛤。这种长达1.55米的巨型双壳类动物,不仅营养价值丰富,而且养殖过程环保,有望成为未来餐桌上的新选择。

近几个世纪以来,蛀船蛤一直以其在木制船只和船体上的钻孔行为让水手们苦恼不已。根据在菲律宾一个浅泻湖收集的5个活标本,描述了一种巨型泥栖船虫,即蛀船蛤。这种很少被发现的双壳类动物体型巨大,长达1.55米,直径6厘米。它是世界上最长的双壳类软体动物。

然而,最近的一项突破性研究表明,我们可能很快就能将这些“虫子”当作美味的海鲜享用了,因为它们首次被成功养殖出来。

据传统的观察,蛀船蛤的食用部分富含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据说,蛀船蛤的味道与牡蛎相似。

蛀船蛤看起来像蠕虫,实际上它们是一种双壳软体动物。这意味着它们与蛤、贻贝和牡蛎有着亲缘关系。然而,由于蛀船蛤一生都藏身于所吃的木头内部,所以只有前端有一个小小的壳,帮助它们在木材中钻孔。 在菲律宾,人们经常采摘野生的蛀船蛤,并将其作为美食出售。尽管蛀船蛤在过去给水手们带来了很多麻烦,但现在它们可能成为我们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

蛀船蛤:富含维生素B12

据普利茅斯大学和剑桥大学的科学家称,蛀船蛤还含有比大多数软体动物多得多的维生素 B12。

它们的生长速度也比其他任何双壳类动物都快,这是因为它们不需要花费太多的精力来生成自己微小的外壳。只需 6 个月,它们就能长到约 30 厘米(12 英寸)长。相比之下,贻贝和牡蛎的壳要大得多,可能需要长达两年的时间才能长到可以收获的大小。

考虑到这些特性,普利茅斯大学的鲁本-希普韦博士和剑桥大学的戴维-威勒博士领导的团队开发了一种模块化水产养殖系统,用于在远离海洋的地方养殖蛀船蛤。这意味着任何废物都不会散落到周围的海洋中,而这正是海洋鱼类养殖场所面临的环境问题。

养殖技术可提升营养价值

蛀船蛤养殖场由多个盐水箱组成,每个盐水箱中都有一个装满这种贝壳的木板,这些木板是用废弃或回收的木材制成的。虽然这些水箱是通气的,但不需要水循环系统。

此外,如果在蛀船蛤的木质食物中添加特殊的藻类颗粒,收获的双壳贝类还能获得丰富的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素。

这种创新的饲养方式不仅可以提高蛀船蛤的养殖效率,还能够为我们提供更加健康、营养丰富的海鲜产品。 除了营养丰富外,蛀船蛤还具备独特的口感和风味。想象一下,在未来的餐桌上,你能品尝到以木头为食的贝类,它们可能带来令人惊喜的嚼劲和独特的木材香气。这种新奇的食材将为人们带来全新的风味体验,拓宽了我们的饮食选择。

尽管如此,消费者可能还是不喜欢吃任何名字中带有"虫"字的东西。因此,科学家们计划以"裸蛤"的名称销售这种双壳类动物。研究人员还认为,这种双壳类动物可能最适合作为鱼类的替代品,用于鱼片或鱼饼等加工产品中,而不是作为单独的食品出售。

"我们迫切需要替代性食物来源,既能提供肉类和鱼类丰富的微量营养素,又不需要环境成本,而我们的系统提供了一种可持续的解决方案,"希普韦说。"从吃牛肉汉堡到吃裸蛤块,这很可能成为减少碳足迹的绝佳方式。"

有关这项研究的论文最近发表在《可持续农业》杂志上。

文章来源: cnBeta,趣文每一天,集集屋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