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坑指南丨诉讼代理知多少?
避坑指南丨诉讼代理知多少?
随着法律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但在司法实践中,不少人对"诉讼代理"并不了解。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诉讼代理人的定义、可以委托为诉讼代理人的人员范围、不能担任公民代理人的条件,以及在选择诉讼代理人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什么是诉讼代理人?
诉讼代理人是以当事人一方的名义,在法律规定内或者当事人授予的权限范围内代理实施诉讼行为、接受诉讼行为的人。
哪些人可以委托作为诉讼代理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一条规定: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诉讼代理人。
下列人员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
(一)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
(二)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
(三)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
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包括哪些?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八十五条规定:与当事人有夫妻、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近姻亲关系以及其他有抚养、赡养关系的亲属,可以当事人近亲属的名义作为诉讼代理人。
诉讼代理人的资格审查
法院经审查发现当事人提交的委托代理材料不符合上述要求的,通知当事人限期补正;当事人不能按期补正的,或者接受委托的代理人不属于法定情形的,法院不予认可其代理资格,并通知委托的当事人。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担任公民代理人:
①无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的;
②正在被执行刑罚或者被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
③系受理案件人民法院离任的审判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但系当事人近亲属的除外;
④系受理案件人民法院的审判人员、其他工作人员及其配偶、父母、子女;
⑤系受理案件人民法院的陪审员或者人民调解窗口调解员;
⑥收取报酬的;
⑦扰乱或者教唆、煽动当事人扰乱诉讼秩序的;
⑧教唆或者帮助当事人提供虚假证据、进行虚假诉讼的;
⑨其他不宜担任诉讼代理人的。
当事人委托诉讼代理人后的出庭规定
当事人委托诉讼代理人后,本人可以出庭参加诉讼,也可以不出庭诉讼;但是,离婚案件的当事人,除本人不能表达意志的以外,仍应出庭;确因特殊情况无法出庭的,必须向法院提交书面意见。
选择诉讼代理人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以下这8种代理人千万别请:
- 听都没有听你讲什么就包赢的不请;
- 吹嘘自己在法院有关系跟法官有交情的不请;
- 说需要钱去请客送礼、打点关系的不请;
- 觉得案件要败诉了,就说是对方找关系了、送礼了的不请;
- 挑唆你通过投诉、信访等非正常途径表达诉求的不请;
- 让你隐瞒事实、伪造证据,睁眼说瞎话的不请;
- 不给你厘清事实、不分析法律规定的不请;
- 对对方当事人、代理人进行人身攻击的不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