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清代的封爵制度

创作时间:
2025-03-14 07:40:3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清代的封爵制度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pgm.org.cn/pgm/qdwfybf/201810/3d358bdb28374208a08e8b1f54721793.shtml

清代的封爵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一项重要制度,它不仅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也反映了满洲贵族的特殊地位。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清代封爵制度的确立背景、具体内容以及“铁帽子王”的历史渊源。

封爵制度的确立

天聪九年,清太宗皇太极定族名为满洲,崇德元年定国号为大清,对有功的宗室正式封爵。清朝定都北京后,逐步完善了封爵制度,定爵位为十二等。宗室取得爵位有四种途径,即功封、恩封、袭封、考封。封爵的宗室通过服饰、器用等来体现其尊贵的身份。清朝吸取明朝封藩建国的教训,对宗室采取封爵不赐土,只在京城赐府,并且不许受封的宗室擅自离京的政策。所有王公聚集京城,在北京居住的王公贵族,以王府为中心,形成了特有的王府文化。

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

清代初期,宗室成员率兵征战,开疆辟土,有开国之功。皇帝因功封王,其中功勋最卓著的礼亲王代善、睿亲王多尔衮、郑亲王济尔哈朗、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承泽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被封为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后来,雍正时期的怡亲王允祥、同治时期的恭亲王奕訢和光绪时期的醇亲王奕譞、庆亲王奕劻也被恩封为“铁帽子”王。这十二位“铁帽子王”及袭封的后代对清朝的军事、政治、外交等国务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文原文来自pgm.org.cn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