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白露
二十四节气——白露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秋季的第3个节气,标志着天气逐渐转凉,昼夜温差增大。这个节气不仅在自然现象上有着独特的表现,还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从物候变化到民间习俗,再到诗词歌赋,无不体现出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观察和智慧结晶。
节气物候
中国古人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这意味着在这个节气,鸿雁与燕子等鸟类开始南飞避寒,百鸟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同时,农民们也忙碌于收获庄稼,正如农谚所说"抢秋抢秋,不抢就丢"。
传统习俗
收清露
中国民间有"收清露"的习俗。据《本草纲目》记载,白露时节的露水具有多种功效,如延年益寿、止渴生津等。因此,收集清露成为白露节气的一项特别仪式。
饮白露茶
白露茶是在白露时节采摘的茶叶,此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正处于另一个生长佳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多了一些过火的味道,深受老茶客的喜爱。
吃番薯
番薯富含蛋白质、淀粉、果胶、纤维素、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有抗癌、保护心脏、预防肺气肿、糖尿病、减肥等功效。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说:"甘薯补虚,健脾开胃,强肾阴"。民间认为白露吃番薯可使饭后不会发胃酸,故旧时农家在白露节以吃番薯为习。
啜米酒
湖南资兴的兴宁、三都、蓼江一带历来有酿酒习俗。每年白露节一到,家家酿酒,用以待客,常有人把白露米酒带到城市。直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南京城里酒店里还有零拷的白露米酒,后来逐渐消失。
诗意节气
谚语俗语
白露秋分菜,寒露霜降麦,芒种前后秧。江苏
白露白迷迷,秋分稻头齐;寒露无青稻,霜降一齐倒。江苏
白露白露,身子不露。江苏(南京)
白露白茫茫,无被不上床。江苏(南通)注:“白茫茫”指下雨。
诗词
《白露》
杜甫(唐)
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
圃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
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
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
《玉阶怨》
李白(唐)
玉阶生白露,
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
玲珑望秋月。
《秋露》
雍陶(唐)
白露暧秋色,月明清漏中。
痕沾珠箔重,点落玉盘空。
竹动时惊鸟,莎寒暗滴虫。
满园生永夜,渐欲与霜同。
《南湖晚秋》
白居易(唐)
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
旦夕秋风多,衰荷半倾倒。
手攀青枫树,足蹋黄芦草。
惨澹老容颜,冷落秋怀抱。
有兄在淮楚,有弟在蜀道。
万里何时来,烟波白浩浩。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