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睡了等于没睡!比熬夜更可怕!“碎片化睡眠”的危害有多大?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睡了等于没睡!比熬夜更可怕!“碎片化睡眠”的危害有多大?

引用
澎湃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619096

"碎片化睡眠",顾名思义指的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晚上睡觉中断或醒来好多次。与只持续几秒,自己可能并不记得的短暂"微唤醒"相比,"碎片化睡眠"的特点是自己能非常明确地意识到"醒了",且醒来后都要再次费劲地入睡。

如果夜间反反复复醒来,明明休息了却感觉跟没休息一样,白天感觉非常想睡觉、注意力也不集中,很有可能就是出现了碎片化睡眠。

"碎片化睡眠"产生的原因

其实,"碎片化"睡眠产生的原因有很多。

1.外部环境因素

  • 噪音干扰:街道交通声、邻居的嘈杂声甚至室内轻微的电子设备运行声,都可能打断睡眠。
  • 光线刺激:夜间灯光过强或电子屏幕蓝光暴露,会抑制褪黑素分泌,干扰睡眠的连贯性。
  • 不适的温度和湿度:室内温度过高或过低,以及干燥或潮湿的环境,都可能引发不适,导致醒来。

2.生活方式相关因素

  • 不规律作息:夜间熬夜或白天睡觉,会扰乱生物钟,增加入睡困难和觉醒次数。
  • 饮食问题:晚上饮用咖啡、茶或含糖饮料,以及过量饮酒可能导致夜间多次醒来。
  • 使用电子设备:睡前过度使用手机、平板等,会延迟入睡并增加浅层睡眠比例。

3.生理和健康问题睡眠

  • 呼吸暂停综合征(OSA):OSA患者因气道暂时阻塞会反复短暂醒来,呼吸暂停严重者甚至每小时可发生30次以上。
  • 夜尿频繁:如患有糖尿病、前列腺增生或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患者,夜间醒来次数明显增多。
  • 神经系统问题:帕金森病或老年痴呆患者的睡眠结构较差,更易受到睡眠碎片化影响。
  • 心理健康问题:焦虑和抑郁症会导致入睡困难和频繁觉醒,形成恶性循环。

另外,随着年龄的增加,睡眠时间也会越来越少,甚至睡眠碎片化是老年人群中普遍存在的睡眠问题。而一些照料新生儿的家长或者值夜班的"打工人",也更易出现长期的碎片化睡眠。

"碎片化睡眠"的危害

与熬夜相似,碎片化睡眠剥夺了身体进入深度睡眠的机会,而深度睡眠是恢复体力和精神的关键阶段。睡眠时间短且不连续,导致身体和大脑无法得到连续和稳定的休息,对身体和心理健康都有一定的影响。

而2024年8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李涛教授等在《细胞代谢》期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经常"碎片化睡眠"会引起身体代谢紊乱、大脑认知损伤和全身的炎症反应。

长期处于这种睡眠状态危害主要有:会导致记忆力和基础代谢率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等问题。进而影响认知功能、引起代谢紊乱,给心血管系统带来巨大压力,削弱免疫系统,增加感染、肿瘤、心血管、糖尿病和老年痴呆等疾病的患病风险。

改善方法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摄入富含乙酸盐的食物,如苹果醋、发酵食品(酸奶、泡菜等)来补充乙酸盐。这些食物不仅有助于改善肠道健康,还能提升身体的整体代谢水平,有效地缓解碎片化睡眠带来的健康风险。

除此之外,在晚上进行碎片化、短时间的"轻量型"阻力训练——深蹲、提踵、提膝展髋,可以使当晚的睡眠时间延长近30分钟。

体重抗阻锻炼包括3个动作,无需器械,仅靠自身体重完成:

1.站立提膝展髋,站立时抬高一条腿的膝盖,把抬起的腿向外侧打开(右腿向右,左腿向左),然后收回来放下;
2.深蹲,模仿坐椅子的动作,但不要真的坐上去,注意膝盖不超过脚尖;
3.提踵,即踮脚。

每个动作20秒,3个动作做完是1分钟,循环3轮,一次只需3分钟,每隔30分钟进行一次。

睡前不适宜进行高强度运动,因为运动引起的体温升高和心率加快,可能导致睡眠变差。而体重抗阻锻炼简单易操作,强度低,时间短,却能改善睡眠。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