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香港仔漁家風情:從傳統漁業到休閒旅遊的轉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香港仔漁家風情:從傳統漁業到休閒旅遊的轉型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hkcd.com.hk/hkcdweb/content/2024/12/15/content_8671872.html

香港仔位于港岛南区海滨,与对面的鸭脷洲岛形成一条窄窄的海湾,成为优良的避风塘,供渔船和各类小型船只停泊。这里居住着数百户渔民,他们过着传统水上人的生活,世代生活在这里。这些疍家人以其浓郁的渔家风情,使得香港仔成为极具特色的旅游景点。

香港及整个广东沿海濒临中国南海,面朝大海,渔业发达。上世纪70年代,有一部电影《海霞》,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影片主题曲唱道:“大海边, 沙滩上, 风吹榕树沙沙响, 渔家姑娘在海边, 織呀嘛織魚網。”那个时代,南海是内地文艺创作的宠儿,各种电影、小说、油画、歌曲层出不穷。

香港仔原本称为“石排湾”,生活在这里的疍家人,源自远古百越族,自古就在广东沿海一带聚居,是本地最早的居民。港岛的香港仔、赤柱,以及九龙的油麻地等地还聚居不少疍家人。

据记载,香港仔昔日是一个转口港,古时香港地区生产的石砖,大多先运到香港仔海湾,再转运到广州,因此该海湾得名“石排湾”。明朝时期,石排湾兼营香树制品的转运,从沙田及沙螺湾等地生产的香树制品,经尖沙咀用小艇运到石排湾,再用俗称“大眼鸡”的艚船运至广州。

香港仔的转口运输,随着清朝初期的迁界禁海而式微。1841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一批英军登岸香港仔。英军询问此地名字,当地人回答“香港”,英人即以当地人口音“HONG KONG”作为该地名字,继而成为全岛的总称。其实当时“香港”,仅指香港仔和石排湾一带。这成为香港名字由来的一种说法。

来到香港仔,漫步海滨公园,海湾内停满各式各样的渔船。香港仔以及对面的鸭脷洲,如今已成为香港的“休闲渔业”胜地。何为休闲渔业?即指为渔业融入休闲娱乐、旅游观光、历史文化、渔业科普、餐饮美食等诸多元素。

海滨公园沿岸,有海鲜渔档、渔人码头、舢板观光船、钓鱼体验船、艇仔粉船、街渡码头等。走到公园尽头,还有一座鱼类批发市场。海鲜渔档晨光初露便开始营业,人称“天光墟”。

渔人码头就是开在渔船上的文创商店,售卖各种关于渔家和渔业主题的特色小商品。香港仔的艇仔粉很有特色,它源自过去住家艇在避风塘聚居时,穿梭在海湾区兜售食物的“粉艇”。艇仔粉的精华是由精心熬制的鲜味鱼汤,配以烧味、鱼蛋等,美味可口。

周边海湾区的海鲜舫过去辉煌时,曾有珍宝、太白、海角皇宫三舫,是香港水上豪华餐厅,有“世界上最大的海上食府”之称。珍宝海鲜舫作为各种影视的取景地,承载大家的集体回忆,于2022年结业后驶离香港,在南海倾覆沉没,甚为惋惜。

在香港仔海滨公园,还有许多街渡码头,有往来鸭脷洲、南丫岛、蒲台及到各个海鲜坊的渡船,也有环岛游的舢板出租。

游客及市民到此可以搭乘传统样式的舢板,在避风塘内穿梭,近观水上居民生活和渔港景象。香港仔浓郁的渔家风情,已经实现了从渔业到旅游业的转型,停泊在此的数以百计的渔船,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