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美国投放原子弹始末
一文看懂美国投放原子弹始末
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同名传记电影《奥本海默》于3月12日在曾被美国投掷原子弹的日本广岛举行试映会。96岁的前广岛市长平冈敬表达了遗憾:“我认为如果能更多地描绘核武器的恐怖就好了。”
原子弹爆炸的始与末
1941年底,美国正式开始实施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投入资金20亿美元。最初美国打算原子弹一旦研制成功,即用以对付德国,直至1943年5月5日,美国才在一次最高级会议上决定用以惩罚日本。
1944年9月,美英首脑在伦敦海德公园举行会晤时,罗斯福将有关情况和决定向丘吉尔通报。
1945年7月2日,美军正式攻克冲绳,打开了进攻日本本土的南大门。此时的日本,已步入穷途末路。
1945年7月26日,美、英、中三国发布了促令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28日上午,日本各大报纸均对公告作了报道。30日,首相铃木贯太郎在记者会上表示:“我认为三国公告重申了开罗会议精神。政府并不认为它有什么价值,因此予以‘默杀’。我们将朝着继续进行这场战争的方向迈进。”
见日本态度如此强硬,美国决定对日本实施核攻击。在最初选定的17座城市中,东京、大阪、名古屋等面积大且破坏严重的城市首先被剔除,佐世保等小城市也随后被剔除。最后选出了4座城市:京都、广岛、小仓、新潟;前两座为首选,后两座为备选。由于京都对日本人有巨大的感情价值和宗教意义,如果将其毁灭,将给战后管理带来很大困难,7月24日,长崎被拟定为京都的替代品。25日,杜鲁门最终下达对日进行原子弹轰炸指令时,目标城市优先级确定为广岛、小仓(后投弹时因天气不好而放弃)、长崎。
1945年8月6日,美军在日本广岛投下原子弹“小男孩”,原子弹在广岛上空爆炸。当晚,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投弹声明”:7月26日在波茨坦发出的最后通告,是为了拯救日本国民使之免遭全面破坏。但是,他们的领导者却断然拒绝接受这一通告。如果他们不接受我们现在提出的要求,那他们必须意识到空中将落下令他们遭受灭顶之灾的弹雨,那种弹雨将是在这个大地上前所未有的。8月9日,美军又在长崎投下原子弹“胖子”。
实际计划“不止两枚”
据日本《东京新闻》2018年8月10日报道,分析发现,在美国的原子弹研制计划、也就是曼哈顿计划的相关文件中,存在一份叫做“格罗夫斯文件”的最高机密,这份史料目前就陈列在美国国家档案和记录管理局。
文件落款日期为轰炸长崎的第二天、也就是8月10日,应该是曼哈顿工程区司令、时任美国陆军准将莱斯利·格罗夫斯写给总参谋长乔治·马歇尔的报告。
报告的开头提到了“下一枚内爆式(与轰炸长崎的钚弹结构相同)炸弹”,称建造时间约为4天,成品将从美国新墨西哥州用船运出。如果气候条件良好,将在17到18日以后择机投放,比此前预定的24日投放的计划有所提前。
报道称,文件中没有写明预定的投放地点,不过美军在7月确定的轰炸目标包括广岛、小仓和新潟。迄今为止的研究表明,之所以用长崎代替了小仓,是因为此前的空袭导致视线变差,所以第三枚核弹的袭击目标很可能就是新潟。
报道表示,尚不清楚格罗夫斯准将的报告是否只提交给了军队高层和政府相关人士,但是投放计划在10日被叫停。据当时的美国阁僚留下的日记显示,杜鲁门总统看到了第一枚原子弹轰炸广岛后拍摄的照片,当时的惨状令他深受打击,所以召开内阁会议,决定不再继续实施原子弹轰炸。
美国认为原子弹投放是正当行为
2007年7月,美国负责核不扩散事务的特使罗伯特-约瑟夫(前副国务卿)在国务院举行记者会,就美军在二战末期向广岛和长崎投放原子弹一事表示,“我想几乎所有历史学家都同意,(美军投放原子弹)结束了这场或许还将导致数百万日本人丧生的战争”,重申美方认为投放原子弹是正当的。
2015年4月,美国知名调查机构“皮尤研究中心”公布了有关日美民众如何看待战后70周年两国关系的舆论调查结果。认为美国向广岛和长崎投掷原子弹可属正当的美国人比例为56%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8月6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广岛出席广岛原子弹爆炸遇难者悼念活动并发表讲话。岸田在讲话中没有提一点,即正是美国于1945年向广岛投放了原子弹。
本文原文来自新浪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