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高了要不要吃药?一文带你读懂高血压的分级标准
血压高了要不要吃药?一文带你读懂高血压的分级标准
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但很多人并不清楚高血压的具体分级标准。本文通过一个具体案例,详细介绍了高血压的三个等级划分标准,并解释了每个等级的临床意义和处理原则。
老李今年65岁,最近总感觉自己头晕胸闷,去医院一检查,血压测量值收缩压有165mmHg,舒张压100mmHg,医生诊断是高血压,并开了降压药让他按时服用。回来后与邻居聊天时发现,邻居也有血压高的情况,但医生并没有让他吃药,而是建议他调整饮食结构。
老李不禁纳闷:难道我碰到的是黑心医生?专门开药让我吃?
其实并不是,因为高血压的严重程度也分等级,也就是需要根据每个人的情况来进行分级管理,吃药与否与自己的高血压“等级”有关。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在查出高血压之后,只知道自己血压高,并不知道究竟数值到达多少是高,降到多少才算合理,到底是低危、高危还是很高危,这对于后期治疗非常不利。
我们先来看看高血压的划分,目前,国内高血压的诊断主要依据《中国高血压治疗指南建议》:从低到高细分为三个等级,其中收缩压(高压)是20mmHg一个层级,而舒张压是10mmHg一个层级。
等级 | 收缩压(mmHg) | 舒张压(mmHg) |
---|---|---|
正常 | <120 | <80 |
正常高值 | 120-139 | 80-89 |
1级高血压 | 140-159 | 90-99 |
2级高血压 | 160-179 | 100-109 |
3级高血压 | ≥180 | ≥110 |
根据上述标准,老李的血压属于2级高血压,因此医生建议他服用降压药。而邻居的血压可能处于正常高值或1级高血压,因此医生建议他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控制血压。
需要注意的是,高血压的分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年龄、性别、家族史、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因此,高血压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高血压的治疗不仅仅是药物治疗,还包括生活方式的调整,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心态等。这些非药物治疗措施对于控制血压同样重要。
总之,高血压患者需要根据自己的病情分级,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定期监测血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才能有效控制血压,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