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权威期刊证实:干细胞治疗安全性获科学认证
国际权威期刊证实:干细胞治疗安全性获科学认证
干细胞治疗是近年来医学领域最受关注的前沿技术之一。它在治疗多种疾病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但其安全性一直备受关注。近日,国际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旗下期刊发表的最新研究,为干细胞治疗的安全性提供了有力证据。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Thomas C. Sudhof教授曾表示,干细胞是一个非常好的干预方法,在传统医学治疗无法解决的问题上,干细胞研究将带来新的希望。
那么,输注干细胞真的安全吗?近期发表在《柳叶刀》旗下期刊《Eclinical Medicine》的一项研究给出了答案。
2012-2019年临床试验数据:证实间充质干细胞安全性
研究团队检索了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MEDLINE、EMBASE等权威数据库,总结了2012年至2019年间间充质干细胞(MSC)的临床随机试验数据,重点关注以下几类可能的不良反应:
- 24小时内急性不良反应
- 感染
- 血栓
- 长期事件(死亡率、恶性肿瘤)
研究纳入了47项随机临床研究(从4914个研究中筛选出来),共计55个随机临床研究,涉及2696例患者。研究对象涵盖了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肾脏疾病、肝脏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血液/肿瘤恶性肿瘤、免疫缺陷或炎症疾病等多种疾病类型。细胞来源包括骨髓、脐带、脂肪等。
综合分析结果显示:
- MSC组发热的风险显著高于对照组(但较2012年总结时有所降低)
- MSC组血栓/血栓栓塞事件的风险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增加
- MSC组死亡风险明显低于对照组
- MSC组发生恶性肿瘤或异位组织形成的风险无明显增加
在亚组分析中发现:
- 在神经与免疫/炎症患者中,回输异体骨髓、脐带或新鲜MSCs,以及使用非人源培养基时,急性输血毒性风险增加
- 在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肝病患者中,MSC组死亡风险明显降低
研究最后指出,MSC干预与无发热急性输注毒性、感染或恶性肿瘤发展之间无关联,也没有发现MSC干预与血栓发展的联系。但MSC干预与发烧仍有较大关联,在19个随机临床试验中,总计880例报告发烧的患者中,仅有6例病情严重。
15年大规模荟萃分析:进一步证实安全性
另一篇发表在《Stem Cell Research & Therapy》的荟萃分析,回顾了过去15年的间充质干细胞临床试验,涉及3546名患者,62项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了间充质干细胞的安全性。
研究发现:
- MSC给药与主要不良事件(如血管疾病、荨麻疹/皮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腹泻、死亡或感染)无密切关系
- MSC可能会引起患者48小时内短暂发热
- MSC注射可能在给药部位引起不良事件
- 间充质干细胞可能与失眠、便秘和疲劳相关,但与贫血、代谢和营养障碍、恶心、癫痫发作和呕吐无关
结论:干细胞治疗安全性获权威认证
这两项研究为干细胞治疗的安全性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证据。虽然干细胞治疗仍存在一些潜在风险,但研究显示这些风险总体可控,且严重不良事件罕见。随着科技的进步,未来有望进一步提高干细胞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注:本文原文来自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