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师带您深入了解中药材——茜草的各项特性与功效
中药师带您深入了解中药材——茜草的各项特性与功效
茜草的深入剖析
茜草,这一中药材,来源于茜草科植物茜草的干燥根和根茎。在春、秋两季,人们会采挖这种植物,经过清除泥沙并干燥后,得到我们常用的茜草。它有着多个习用名称,如地苏木、血茜草和茜草根,这些名称在中药领域里广为人知。
性状鉴别
茜草的根茎呈现出结节状,生长着粗细不等的根。其根圆柱形,略带弯曲,长度在10至25厘米之间,直径则介于2至1厘米。外表颜色为红棕色或暗棕色,细纵皱纹和少量细根痕清晰可见。皮部脱落处显露出黄红色。质地脆硬,容易折断,断面平坦,皮部狭窄,呈现紫红色,而木部则宽广,为浅黄红色,导管孔众多。闻其气味微弱,品尝时味道微苦,长时间咀嚼会感到轻微的刺痛。
显微鉴别
(1) 茜草根的横切面显示,其木栓细胞排列为6至12列,并含有棕色物质。栓内层薄壁细胞中,部分细胞含有红棕色颗粒。韧皮部细胞尺寸较小。形成层并不十分明显。木质部占据了根的大部分空间,且全部木化,射线特征不明显。此外,薄壁细胞中还可见到草酸钙针晶束。
(2) 当取适量茜草粉末,加入乙醚振摇数分钟后滤过,再向滤液中加入氢氧化钠试液振摇并静置分层,可以观察到水层呈现红色,而醚层则保持无色。之后,将醚层置于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会显示出天蓝色的荧光。
性味与归经
茜草根具有苦味,且药性偏寒。在中医理论中,它主要归入肝经,发挥其独特的药理作用。
功能与主治
茜草根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病症的治疗。它能够凉血、祛瘀、止血,并有助于通经。在临床上,它常被用于治疗吐血、衄血、崩漏等出血症状,同时也能有效应对外伤出血的情况。此外,对于瘀阻经闭、关节痹痛以及跌扑肿痛等症状,茜草根同样显示出良好的治疗作用。
用法与用量
在服用茜草根时,通常建议的用量范围为6至10克。这样的剂量既可以发挥其药效,又确保了用药的安全性。
贮藏
为了保持茜草根的药效和品质,建议将其置于干燥处进行贮藏。这样的环境条件有助于延长其保质期,并确保其在需要时能够发挥最佳的药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