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档案|被动指数型基金 VS 主动权益类基金 两者如何选?
理财档案|被动指数型基金 VS 主动权益类基金 两者如何选?
近期,“被动指数基金的规模首次超越了主动权益类基金”引发市场关注。记者留意到,去年以来,以沪深300ETF等指数基金为代表的被动型基金表现优异,部分被动型基金的规模和收益,均超过以股票型、混合型基金为代表的主动型基金。投资者该如何选择?投资时又需要注意什么呢?
基金按照投资策略主要分为被动型基金和主动型基金两大类。被动型基金,通常指的是指数基金,其投资策略是复制特定指数的表现,基金经理的主要任务是控制跟踪误差,发挥的主观能动性相对较小。而主动型基金,包括股票型、混合型等,需要基金经理通过深入的市场研究,主动选择投资品种来构建投资组合。
从2024年年初至2025年2月12日的数据来看,被动指数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为13.01%,超越了普通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率7.63%)和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收益率7.46%)。这一数据表明,在市场整体上涨的行情中,被动型基金能够较好地跟随指数上涨,获取市场平均收益。
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代景霞分析指出,被动型基金的优势在于能较为稳定地获取市场平均收益,且管理费用和交易成本通常较低。然而,其劣势在于难以获得超额收益,特别是在市场整体下跌或行情分化时。相比之下,主动型基金虽然有机会在市场行情分化或存在结构性机会时获取超额收益,但其表现高度依赖于基金经理的能力和决策,且管理费用相对较高。
对于投资者而言,选择被动型还是主动型基金,主要取决于个人的风险偏好和投资目标。代景霞建议,追求稳健收益、风险承受能力适中的投资者更适合选择被动型基金;而追求超额收益、具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则更适合选择主动型基金。
在具体配置建议方面,主流宽基指数如沪深300、中证500等,由于选取的是市场中规模大、流动性好的股票,适合追求稳健收益的投资者。行业主题指数则更适合对特定行业或主题有深入研究且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投资者。
在主动型基金的选择上,当前市场环境下,不少基金经理看好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AI产业链的发展。易方达基金基金经理刘健维表示,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科技领域投资机会,以及新能源、军工等周期成长行业供需改善的投资机会,受到市场广泛关注。因此,关注AI等领域的主动型基金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