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鲁能巴蜀中学校:15年砥砺前行,铸就教育新高地
重庆市鲁能巴蜀中学校:15年砥砺前行,铸就教育新高地
2023年,重庆市鲁能巴蜀中学校迎来建校15周年。从2007年创办至今,这所由鲁能星城与巴蜀中学共同打造的学校,不仅见证了重庆教育的发展变迁,更以其卓越的教学质量和育人成果,成为巴蜀中学教育集团的重要一员。
创立与发展:从民办到公办的转型之路
2007年9月,重庆市鲁能巴蜀中学校正式落成开学,开启了重庆中学民办教育的新篇章。学校创办之初,就确立了“潜能·个性”的校本课程体系,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2011年是学校发展的重要节点。这一年,学校被中国教育学会财商教育中心确定为第一批财商教育实验基地,并成立了党总支。学校开始探索学生多元发展路径,美术特色教育、艺术团队和运动队建设初见成效。
2019年,学校在教育改革中迈出重要一步,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同年,学校在国际初中信息学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展现了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实力。
2021年8月,重庆市鲁能巴蜀中学校迎来重大转折——由民办转为公办,正式纳入江北区教育体系。这一转变不仅带来了管理体制的变化,更为学校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江北区政府投入巨资,启动了一系列校园改造工程,全面提升学校硬件设施。
教学质量:以数据说话的育人成果
转制后的鲁能巴蜀中学,教学质量持续攀升。据统计,学校中考联招上线率稳定在90%左右,2022年更有300余名毕业生考入清华北大,被誉为“重庆初中教育的一面旗帜”。
在学科竞赛方面,学校成绩斐然。2021年,在第五届重庆市青少年科学素养大赛中,学校获得17个全市一等奖,位居全市第一。在国际信息学竞赛中,常瑞年同学连续两年摘得金牌。2021年11月,初三学生傅俊宁被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认定,成为重庆市历史上首个直接保送清华的初中生。
师资力量:打造高素质教师团队
学校现有教职工700余人,在职教师675人,其中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130多人,市级、区级骨干教师50多人,硕士研究生学历教师120多人。教师团队在各类教学研究和赛课中屡获佳绩,发表论文440篇,出版专著61部,主研或参研国家级课题23项、市级课题95项。
社会影响:示范引领与辐射带动
作为重庆市江北区教育委员会主管的公办完全中学,鲁能巴蜀中学在教育改革和创新方面发挥了示范作用。学校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全国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优秀学校、全国青少年财商教育示范学校等50余项荣誉。
学校积极承办各类大型活动和赛事,如“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全国首届中小学文学社团高峰论坛等。每年约有20个教育考察团到校访问交流,学校在重庆市乃至全国的教育影响力持续提升。
未来展望:持续创新,追求卓越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重庆市鲁能巴蜀中学校将继续秉承“公正诚朴”的校训,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化课程改革,优化师资队伍,提升教育质量,为重庆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