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彩:一眠千年的凝望
唐三彩:一眠千年的凝望
唐三彩,又叫唐代三彩釉陶器,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迄今已有1300余年历史。这种陶器以黄、绿、白三色为主,造型以人物、马匹、骆驼、器皿等最具代表性。2008年,唐三彩传统制作技艺入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如同星辰般璀璨,照亮了人类文明的进程。20世纪初,当陇海铁路的修筑者们在邙山的唐墓葬群中轻轻拂去岁月的尘埃,一批沉睡千年的瑰宝悄然展现在世人面前。
这些瑰宝,不仅仅是视觉上的盛宴,更是情感与文化的交织,它们讲述着千年的故事,承载着匠人的智慧与情感。学术界为这一发现赋予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唐三彩”。
唐三彩——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是一种多色彩的低温釉陶器。"三彩"中的"三",也是多的意思,并不专指三种颜色。在同一器物上,黄、绿、白或黄、绿、蓝、赭、黑等基本釉色同时交错使用,形成绚丽多彩的艺术效果。
因为唐三彩最早、最多出土于洛阳,所以也有"洛阳唐三彩"之称。在唐代,洛阳、长安是东西两京,达官显贵多聚居于此。唐三彩不只是陪葬使用,而是广泛运用于生活中。盛唐时期,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奢靡之风渐盛,再加上唐代的厚葬风俗,人们纷纷以喜爱的三彩器随葬。
唐三彩中最为人称道的,莫过于那"龙种神驹,四蹄踏雪"的马匹形象。它们或昂首长嘶,或低首徐行,姿态各异,却都透露出一种不羁与灵动。这些三彩马,不仅是唐代尚武精神的象征,更是丝绸之路贸易繁荣的见证。
而那些背载丝绸、仰首嘶鸣的骆驼,更是让人仿佛听到了丝绸之路上悠扬的驼铃声。它们穿越沙漠,跨越山海,将东方的丝绸、瓷器与西方的香料、珠宝等相互交换,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唐三彩中的人物形象,同样令人叹为观止。无论是身着窄袖、头戴毡帽的胡人,还是温婉端庄的唐代仕女,都被刻画得栩栩如生,情态毕现。这些人物,不仅是大唐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更是那个时代多元文化的生动体现。
一眠千年的凝望,唐三彩以其独特的魅力,跨越时空的界限,连接着过去与未来。无论岁月如何变迁,那些承载着人类智慧与情感的瑰宝,都将永远闪耀着光芒,照亮人类文明的道路。
文章来源:北京陶瓷艺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