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咸味背后的科学!从调味到健康,探索氯化钠与盐的多面性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咸味背后的科学!从调味到健康,探索氯化钠与盐的多面性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xianjichina.com/special/detail_556867.html

在人类的味觉世界中,咸味占据着独特而关键的位置。盐,作为咸味的主要源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无处不在。从日常饮食到食品加工,盐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有关盐的争论也从未停歇,其对健康的影响更是引发了广泛关注。本文将深入探讨咸味背后的氯化钠、盐的作用、关于盐的争论、以及氯化钠的味道差异和进化原因。

咸味背后的氯化钠

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固态时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晶体。溶解于水中后,会解离为钠离子和氯离子,形成电解质溶液。依据正负离子直径之和的经验规律,当正负离子的直径之和小于 0.65 纳米时,盐类通常为咸味,大于此范围则会产生苦味。氯化钠的直径之和为 0.566,能够产生最为纯正的咸味。

人体由一个个细胞组成,内部充满体液,例如血液。人体需要维持电解质的平衡和渗透压的平衡,钠离子和氯离子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人体细胞中的生物化学反应需要多种酶,很多酶需要钾离子,所以人体细胞中钾离子浓度较高。而细胞外则需要钠离子来维持浓度平衡,血液中的电解质浓度与细胞中的电解质浓度相同,才能确保各种细胞与血液“和平共处”。

一般食物中钾元素的含量远高于钠元素。在植物的种子、根茎叶等食物中,钠的含量极少而钾含量丰富;在茎叶类食物和动物性食物中,钾含量也很丰富,但钠钾含量之比仍低于人体中二者之比。如果仅以植物的种子根茎叶等为食物,钠元素的含量将严重不足,因此氯化钠对于人类而言是一种需求。而对于钾元素,一般情况下人们能够通过食物满足需要,无需额外补充氯化钾,过量补充反而有害。

盐的作用

食盐是最早的食品添加剂之一,厨师们很早就发现食盐可以去除苦味和异味,让甜味更加明显,香气更加浓郁。比如在做面包时添加食盐,能减少酸味,突出甜味。食盐虽然不能让牛奶呈现奶味,但可以掩盖不好的味道。只要重新加入食盐,牛奶的味道就会马上变回当初。

人体血液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在经过肾脏过滤时,绝大多数都会被重新吸收回来。这是因为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对于陆生动物来说,氯化钠是稀缺的,身体形成了节约盐分的机制。然而,过量摄入食盐可能引发疾病。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正常成人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 5 克,但实际摄入量往往超过 10 克。过量的食盐摄入可能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风险增加,加重肾脏和肝脏负担。

关于盐的争论

早在 1904 和 1905 年,就有学者发现限制饮食中盐的摄入量可以引起血压下降。此后大量研究证实长期过量摄入食盐会大幅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2022 年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显示,在食物中额外添加盐的频率越高,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死亡率就会越高,预期寿命也会缩短。

我国研究人员的研究显示,过度严格的食盐限制(如不吃)会导致心血管死亡、心脏骤停等风险增加。

美国专家詹姆斯·迪尼科兰托尼奥认为,盐是我们身体赖以生存的基本营养物质。没有可靠证据表明盐是高血压的诱因,正常人的身体可以自动调节水盐平衡。他指出,我们的生命源于海洋,海水里主要的矿物质是氯化钠,人体血液中氯化钠占的矿物质含量与海水相似。钠离子形成的渗透压是维持人体生理活动的重要机制。去除饮食中的所有钠甚至会死亡。

韩国、日本和法国都是高盐饮食国家,但这些国家的高血压和冠心病发病率以及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并不高,如“韩国悖论”。这表明盐可能不是唯一引起慢性病的原因,不同种族的人对盐的敏感性也不同。

氯化钠的味道差异及进化原因

氯化钠的味道是纯正的咸,而氯化钾虽然也有咸味,但带苦味,浓度高时更是苦得厉害。这是因为一般情况下人们不需要氯化钾,而且大量食用会有毒害。

人们的味觉是千百万年自然形成的结果。人们需要糖类、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所以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等有甜味,蛋白质水解产生的氨基酸有鲜味。而很多生物碱对人体有害,人们产生了苦味来避开它们。人们需要氯化钠,于是产生了咸的味觉。

陆生食草动物需要在食物之外另外摄入钠元素,它们往往舔舐土壤获取盐分。食肉动物则从食草动物的体内得到盐分。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陆生动物身体形成了节约盐分的机制,并遗传给了人类。正因为在进化过程中氯化钠稀缺,才形成了人类对咸味的敏感、期盼和爱好。如果在一些地方撒食盐,很多动物如羊、鹿等都会来舔舐。

最后友善地再唠叨几句:

过分地吃咸味食物只是一种习惯,并非“瘾”。减少食盐摄入并不像戒烟那样痛苦,改变习惯并形成新的习惯大概只需要 20 天时间,20 天以后便会适应比较清淡的饮食。

鉴于饭店、食堂的菜品难以淡下来,年轻的科学和教育工作者有条件的可以自己做菜做饭。作为一种休息方式,自己做菜还可以调节和愉悦心情,又可以实践科学的饮食方法,动手动脑,有益于健康。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