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84岁所书《陋室铭》:字字称绝,尽显“人书俱老”之境
文徵明84岁所书《陋室铭》:字字称绝,尽显“人书俱老”之境
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几乎每个中国人都能吟诵其中的名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篇仅有81字的短文,不仅内容立意高远,措辞朗朗上口,而且自唐代以来就成为国学启蒙的必读名作。同时,由于其字数不多、格调高雅,吸引了众多书法名家争相抄写,其中以文徵明的版本最为人称道。
《陋室铭》因其精炼的文辞和高雅的格调,吸引了众多书法名家的青睐。苏轼、赵孟頫、祝枝山、董其昌等人都曾多次抄写这篇文章,其中文徵明的版本最为人称道。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着一件文徵明所写的《陋室铭》真迹,这件作品以行书写成,尺寸为纵67厘米、横45厘米,共8行、113个字,每个字的大小约为3厘米。款署显示,此作写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七月初五日,时年文徵明已84岁。
文徵明自幼习字,在李应祯、沈周等人的指导下启蒙。他为人温润如玉,不为世俗虚名所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被誉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越到晚年,他的书法越发苍劲,越发能摆脱拘禁,达到“人书俱老”的境界。
文徵明的书法主要从《圣教序》、米芾、赵孟頫、鲜于枢等名家取法,深得晋唐两宋用笔精髓。在王羲之妍美书风的基础上,他增加了雄强开阔之气,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这件《陋室铭》作品先空中取势,再露锋起笔,笔尖入纸轻盈,随后按压、衄挫,调锋动作自然,轻重、疾徐变化明显。行笔时以中锋为主,侧锋为辅,既见骨力,又不失灵动。起笔自然、书写扎实,收笔干脆,转折处方圆兼备,时藏时露,每个字都极尽变化,毫无单调板滞之嫌。
这件《陋室铭》是文徵明信手写来的手稿,因此保留了文中的批改、涂抹痕迹。有读者质疑其中的“有仙则灵”是否为错别字,以及多出的“君子居之”一句是否正确。实际上,“灵”字右下方的两个点是删除的标记,后文接着补上了“名”字。而且在《陋室铭》的传承过程中,内容确实存在不同版本,有的包含“君子居之”一句,有的则没有,这并不能算作错误。
总体而言,这件《陋室铭》用笔精湛细腻,结构欹正交杂、婀娜秀致,章法疏密错落,气韵古雅脱俗,是学习书法、提高笔力、摆脱书写俗气的绝佳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