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刘太后刘娥:从蜀地孤女到北宋首位摄政太后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刘太后刘娥:从蜀地孤女到北宋首位摄政太后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915/16/54183418_1134165481.shtml

刘太后刘娥(968年—1033年5月11日),即章献明肃皇后,出生于益州华阳(今四川成都),祖籍太原,是宋真宗赵恒的第三任皇后,也是宋朝第一位摄政太后。她从蜀地孤女到开创大宋皇朝女主临朝先河的皇后,在中国历代后妃中,是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

刘娥(968年—1033年5月11日),即章献明肃皇后,出生于益州华阳(今四川成都),祖籍太原,宋真宗赵恒第三任皇后,宋朝第一位摄政太后。
刘娥为蜀地孤女,后随丈夫龚美至京师,十五岁入三皇子赵恒王府成为侍妾。宋真宗即位后,刘娥被接入宫里,因为身世的原因只被立为美人。郭皇后去世后,赵恒和刘娥定下了借腹生子之策,将侍女李氏(李宸妃)之子赵受益(即后来的宋仁宗赵祯)抱养至刘娥处,一直到李宸妃死去都没让仁宗知道真相,后被民间演绎成了“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刘娥被立为皇后。其经常帮助赵恒处理朝政,赵恒也颇赖刘娥之力。乾兴元年(1022年),宋真宗驾崩,被尊为皇太后,临朝称制。其执掌朝政时,做了终结天书封禅运动、对官员不分亲疏、发行世界第一张纸币“交子”等利国利民的事。天圣二年(1024年),刘娥身穿帝王龙袍,参加宋廷册封大典。明道二年(1033年)三月,刘娥崩逝,谥号“章献明肃”皇后。

刘太后刘娥的历史评价总体上是正面的,她被誉为一位有政治才能且品德高尚的皇后和太后。具体评价可以归纳如下:

政治才能卓越

刘娥在宋真宗晚期就开始参与政务,真宗去世后更是独揽朝政长达十一年,期间她展现了出色的政治手腕和决策能力。她能够迅速稳定政局,平衡各方势力,确保国家机器的正常 运转。同时,她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发行交子、兴修水利、创设谏院等,为大宋的繁荣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些政绩得到了后世历史学家的广泛认可。

品德高尚

与历史上一些同样掌握大权的女性相比,刘娥没有 展现出狠毒的一面。刘娥常与汉之吕后、唐之武后并称。她虽然迷恋权势,但并未像武则天那样称帝,而是选择辅佐年幼的宋仁宗,确保政权的平稳过渡。同时,她对待皇族中人较为善待,不让他们奢靡浪费,展现了良好的品德风范。

后世评价正面

刘娥去世后,包括宋仁宗、司马光、范仲淹等宋廷君臣都对她给予了 正面评价。司马光称赞她“保护圣躬,纲纪四方,进贤退奸,镇抚中外,于赵氏实有大功”。苏轼等文人也对她的政绩表示肯定。这些评价反映了刘娥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刘娥作为北宋时期的皇后和太后,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高尚的品德风范 赢得了后世广泛的赞誉和尊敬。她不仅是一位成功的女性政治家,更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刘娥从卖艺的孤女,到开创大宋皇朝女主临朝先河的皇后,在中国历代后妃中,是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同时,刘娥也是颇有作为的一代女主。她终结“天书”运动、结束党争、发行交子、兴修水利、创设谏院、兴办州学,为仁宗亲政后的“仁宗盛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刘娥擅权,至死不肯还政于宋仁宗,又时常着帝王服饰,宋廷重臣均忧虑其“行武后故事”,即效法唐代的武则天称帝。在群臣的阻力面前,刘娥压制欲望,最终并未走出这一步。故刘娥死后,包括宋仁宗、司马光、范仲淹等宋廷君臣对刘娥的评价是正面的。

刘娥取人子为己子,李宸妃默不敢言,朝中上下也慑于刘娥威势,无敢言者,使得李宸妃与赵祯母子至死不能相认,于人伦有亏。刘娥死后,宋仁宗生母之谜大白于天下,遂成宋廷一大奇案。

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刘娥身穿经过简化的皇帝衮服在太庙祭祖,她的梦想终于实现了,那一刻,她觉得自己可以比肩宋朝的那些先皇帝们。就在她完成祭祖回到寝宫后,刘娥的病情突然加重,她知道自己的人生即将走向终点,此时她已无法说话,她不停地撕扯着身上穿着的皇帝衮服,刘娥临终前到底想要表达什么意思呢?

祭祖典礼结束后,刘娥便一病不起。弥留之际的她牵扯着自己的衣服,群臣面面相觑,不知太后为何这么做。《宋史》中记载,大臣薛奎站出来说:“太后不想穿着皇帝衮服去见先帝真宗,她想换回自己的衣服”,仁宗赵祯立刻命人为刘娥脱掉衮服,换回太后的衣服。不久,刘娥带着无限留恋和遗憾潸然逝去。

司马光:章献明肃皇太后保护圣躬,纲纪四方,进贤退奸,镇抚中外,于赵氏实有大功。(《上皇太后疏》)

苏轼:宋兴七十余年,民不知兵,富而教之, 至天圣、景祐极矣。(苏轼《六一居士集》)

富弼:昔庄献临朝,陛下受制,事体太弱,而庄献不敢行武后故事者,葢赖一二忠臣救护之,使庄献不得纵其欲,陛下可以保其位,实忠臣之力也。今陛下始获暂安,遂忘旧日忠臣,罗织其罪而谴逐之。(《上仁宗论废嫡后逐谏臣》)

《宋史》:当天圣、明道间,天子富于春秋,母后称制,而内外肃然,纪纲具举。

《宋史》:太后临朝十余年,天下晏然。

王夫之:仁宗立,刘后以小有才而垂帘听政,乃至服衮冕以庙见,乱男女之别,而辱宗庙。方其始,仁宗已十有四岁,迄刘后之殂,又十年矣。既非幼稚,抑匪闇昏,海内无虞,国有成宪,大臣充位,庶尹多才,恶用牝鸡始知晨暮哉?其后英宗之立,年三十矣,而曹后挟豢养之恩,持经年之政;盖前之辙迹已深,后之覆车弗恤,其势然也。(《宋论》)

蔡东藩:刘太后生平,有功有过,据理立说,实属过浮于功。垂帘听政,本非宋制,而彼独创之;兖冕为天子之服,彼何人斯,乃亦服之。设当时朝无忠直,不善规谏,几何而不为武后耶?史官以贤后称之,过矣。

胡适:章献刘后乃是宋史上一个很有才干的妇人。真宗晚年,她已预闻政事了,真宗死后,仁宗幼弱,刘氏临朝专政,前后当国至十一年之久。李宸妃本是她的侍儿,如何敢和她抵抗?所以宸妃终身不敢认仁宗是她生的,别人也不敢替她说话。刘后死后,方有人说明此事。当时有人疑宸妃死于非命,但开棺验看已可证宸妃不曾遭谋害,况且刘后如要谋害她,何必等到仁宗即位十年之后?但当时仁宗下哀痛之诏自责,又开棺改葬,追谥陪葬,这些大举动都可以引起全国的注意,唤起全国的同情,于是种种传说也就纷纷发生,历八九百年而不衰。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