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与教育携手化解少年矛盾阴霾
司法与教育携手化解少年矛盾阴霾
近日,藁城法院岗上人民法庭与小丰学校成功协作,妥善调解了一起引人深思的少年侵权纠纷,为构建和谐校园与法治社会交上了一份温暖答卷。这起发生在同班同学之间的矛盾,不仅关乎两个孩子的成长,更反映出校园矛盾处理机制以及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重要性。
原告与被告本是朝夕相处的同班同学,却因一次冲突打破了校园的宁静。事发当日,被告在冲动之下打伤了原告。据被告陈述,动手的原因是原告此前对其进行辱骂,积压的情绪让他一时失去理智,选择了用暴力“教训”对方。这场冲突不仅伤害了同学间的情谊,也对双方的身心造成了不良影响。
事情发生后,学校第一时间介入处理,试图化解这场矛盾。然而,学生家长对处理结果并不满意。这一情况也凸显出校园矛盾处理过程中,如何平衡各方感受、做到公平公正的难题。于是,双方来到岗上人民法庭寻求进一步的解决办法。
岗上人民法庭干警敏锐地意识到,这起纠纷若不及时妥善化解,可能会给涉事少年的成长留下阴影,甚至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后果。干警决定联合学校展开调解工作,过程中,与学校老师紧密配合,深入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充分倾听双方的心声和诉求。
法官从法律角度出发,向孩子们阐释了侵权行为的后果和需要承担的责任,让他们明白冲动行为可能带来的严重法律风险。学校老师则从教育和心理层面入手,引导双方反思自己的行为,帮助他们理解同学间应有的尊重与包容,鼓励他们放下成见,重归于好。
经过多轮耐心细致的调解,这场少年间的矛盾终于迎来了转机。被告认识到自己动手打人的错误,主动赔付了原告的医疗费用;原告也对自己的不当言语表示歉意,双方互相道歉,曾经剑拔弩张的气氛被温暖与和解所取代。
这起成功调解的案例,不仅仅是一次矛盾的化解,更是一次生动的法治教育与品德教育实践。它展示了司法与教育部门携手合作的强大力量,为校园矛盾的解决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同时,也提醒着社会各界,要更加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法治教育,引导他们学会用理性和法律的方式解决矛盾,让青春在和谐、友爱的氛围中绽放光彩。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