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寺内的对联:禅意与智慧的结晶
白马寺内的对联:禅意与智慧的结晶
白马寺作为佛教传入中国后建立的第一所官办寺庙,被誉为"中国第一古刹",素有"释源"和"祖庭"的美誉。寺内各处殿阁的对联,精炼而经典,有的洞悉人生,有的触动灵魂,让人心生感悟。
天王殿
天王殿主佛供奉的是弥勒佛,又称布袋和尚,象征慈悲、宽容、乐观、智慧、幽默、吉祥等;四周是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寓意"风调雨顺";背后是韦陀天将,正对大佛殿内的释迦摩尼佛。
这里的韦陀天将的降魔杵是竖着抗在肩上的,表示白马寺是比较大的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三天。
天王殿对联是:
年年坐冷山门接张待李总见他欢天喜地
日日携空布袋少米无钱却剩得大肚宽怀
从字面上理解,坐冷山门却总是欢天喜地,布袋空空而剩下大肚宽怀,代表了大乘佛教的宽宏大量、慈悲为怀的宗旨。而且弥勒佛像面带笑容,赤脚打坐,为佛法庄严的寺庙带来了轻松愉悦的气氛。
无独有偶,在广东韶关南华禅寺有一副类似的对联。
日日携空布袋少米无钱却剩得大肚宽肠不知众檀越信心时将何物供养
年年坐冷山门接张待李总见他欢天喜地试问这头陀得意处有什么来由
施主供养何物,一般人都不会去问。但我又想问,施主自有此物,为何又不得大肚宽肠?弥勒佛慈悲广大,普度众生,一付欢天喜地的得意样,人们如果也想去如此得意,那么谁又肯去年年坐那冰冷的山门呢?
大佛殿
大佛殿三尊主佛,中间供奉释迦摩尼佛,左右依此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合称"华严三圣"。释迦摩尼佛两侧是大弟子摩诃迦叶和二弟子阿难。东南角悬挂一大钟,下面供奉地藏菩萨。
大佛殿是寺院佛事活动场所,也是僧人早课晚课的地方。
大佛殿的对联是
一点尘心咫尺灵山临法境
三千世界去来劫海认莲台
上联中"一点尘心"指的是众生心中的佛性,如同尘心一般微小却存在。当众生去除心中的名利杂念,便能顿悟佛法,即"咫尺灵山临法境"。这里,"咫尺"形容距离极近,意味着佛法其实就在众生心中,只要用心体悟,便能触手可及。"灵山"则象征着佛法的圣地,而"法境"则是指佛法的境界。
而下联"三千世界去来劫海认莲台"则描绘了众生在生死轮回中寻求解脱的景象。"三千世界"代表了佛教中的三千大千世界,即广阔无边的宇宙。"去来劫海"则形容众生在生死轮回中不断地经历劫难,如同在海洋中漂泊。然而,只要众生牢记学佛,坚守佛法,便能在"劫海"中认出那代表解脱的"莲台"。这里,"莲台"是佛教中菩萨的坐骑,也象征着解脱和成佛的境界。
大佛殿背后供奉的是观音菩萨,因背对大佛,又称"倒坐观音",有"问观音何以倒坐,叹世人不肯回头"之意。
殿后的对联是
贝叶演真如万劫尘埃开觉路
莲花生妙相九天云水焕慈光
贝叶是指"贝叶经",古印度人用贝叶炮制后用来记录佛经,类似中国的竹简。相传东汉明帝迎来的摄摩腾和竺法兰两位祖师就是携带贝叶记录的佛经来到中国,并在白马寺译出了最早的佛教《四十二章经》。
上联讲通过研读佛经,可以领悟宇宙人生的真实面目,从而开启智慧之路,摆脱万劫尘埃的束缚。
下联则描绘了佛菩萨如同莲花般清净高洁,以慈悲智慧之光照耀众生的场景,表达了佛菩萨以慈悲之光普照世间,让众生感受到无尽的关爱和温暖。
六祖殿
大佛寺西侧的六祖殿,供奉的禅宗六祖慧能祖师。六祖惠能大师是佛教中国化的开创者之一,所留下的《六祖坛经》是中国佛教著作中唯一被成为"经"的著作。
六祖殿门口对联是
心底风幡原不动
镜中色相更何求
对联讲的是是两个禅宗的公案。
下联中"镜中色相"是神秀和尚做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的揭帖,慧能祖师做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慧能祖师此揭深刻阐明了禅宗对于内心修行和超越世俗执着的追求。五祖弘忍以此选定慧能为禅宗衣钵传人。偈语"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更是成为了禅宗历史上的经典名句,影响了整个禅宗的发展。
上联中 "心底风幡"是慧能祖师离开五祖弘忍回到广东修行,一次在参加法会时,广场上的经幡随风飘动,猎猎作响。一僧说是幡在动,一僧说是风在吹动。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认为世间一切万有,尽由自心变幻而生,诸相都是心念妄起执着的产物,这一观点也是禅宗修行中的重要理念之一。
大雄殿
大雄殿供奉三尊主佛,中间为释迦摩尼佛,左手为药师佛,右手为阿弥陀佛,代表过去、现在、未来世界的"三世佛"。两侧护持是韦陀、韦力二天将。四周为十八罗汉像。背后为韦力天将。
大雄殿的对联
耆阇崛山接嵩华翠岭
阿耨达水通神旬八川
"耆阇崛山"通常指的是灵鹫山,是佛教中的圣地,象征着佛法的高远与神圣。"接嵩华翠岭"则将灵鹫山与中国的嵩山、华山相连,寓意着佛法源远流长,与中国文化紧密相连。
而"阿耨达水"则是指印度的恒河,这里用来象征佛法如同恒河之水,滋润着众生。"通神甸八川"则意味着这条神圣的水流通向神州大地的河流,寓意着佛法广泛传播,深入人心。
卧玉佛殿
大雄殿东侧卧玉佛殿 的对联是
天地独为尊高卧云霄审视三千世界
往来皆是客偶经尘壤生成无限因缘
"天地独为尊高卧云霄审视三千世界"描绘了一种天地至高无上的境界,仿佛天地独自尊贵地高卧在云霄之上,俯瞰着纷繁复杂的三千世界(这里的三千世界通常用来形容世间的广阔无垠和多样)。这句话体现了对天地自然的敬畏和对世间万物的超脱观察。
而"往来皆是客偶经尘壤生成无限因缘"则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相遇和交往都是暂时的、偶然的,就像是在尘世间匆匆路过的客人一样。每个人在尘世间行走,都会与不同的人和事产生交集,这些交集和经历构成了无限的因缘和果报。这句话强调了人生的无常和因缘的奇妙。
这组对联通过对比天地的高远和人生的无常,传达了一种既敬畏自然又珍视人生的哲理。它提醒人们要超脱世俗的束缚,以更广阔的视野去审视世界;同时,也要珍惜每一次的相遇和经历,因为它们都是构成人生因缘的重要组成部分。
玉佛殿
大雄殿西侧玉佛殿 的对联是
成佛而已有情众生别无他处可安住
当机即了无穷法界自有一心尽摄收
上联讲成佛对于有情众生来说,是唯一的、最终的安身立命之所,别无他处可以寻求真正的安宁。
下联讲如何成佛,通过领悟佛法清静内心,就能了解宇宙万物的真相,并通过"一心",清净、无执的心将这一切收纳。
接引殿
接引殿供奉的主佛是阿弥陀佛,左右分别是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合成"西方三圣"。白马寺作为净土宗道场,接引殿和阿弥陀佛应该是供奉的主佛。而且接引殿中的三尊佛像,是白马寺内唯一重塑金身的一组佛像。
接引殿的对联是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况一念横超各教乘推为胜异
乐邦易到净业易行惟三心圆满诸善信务要真诚
上联讲修行十分困难,但净土宗仅靠念佛(念诵"南无阿弥陀佛")这一个法门,即可超越其他八万六千法门,到达净土。这是与众不同的。
下联讲净土宗修行虽然看似简易,但修行时仍然要三心圆满(真心,信心,愿心),即修行过程中要真诚,不虚伪敷衍,这才是修行的关键。
接引殿前的石塔刹,原先是东汉时期佛塔的塔刹,应该是葫芦造型。现在仅存上半段。八十年代重修白马寺时安放到了接引殿前。传说摸一摸有怯病的功效,经过几十年游客信众的手摸掌擦,依然积下了厚厚的包浆。
清凉台毗卢殿
清凉台是白马寺最后一重建筑,相传是东汉明帝当太子时读书的地方。门楣上"清凉台"三个字中,"凉"字是三点水。则是古人风雅,作"多凉一点"的意思。
佛教把高僧的讲经说法比喻成狮子吼,把听高僧讲经说法比喻成"登无上座,天狮之吼"。白马寺被认为聚集了中国最优秀的僧人,所以这块写有"狮窟"的牌匾挂在白马寺。
毗卢阁供奉毗卢遮那佛和文殊菩萨、普贤菩萨。毗卢遮那佛又名"大日如来佛",与卢舍那佛、释迦摩尼佛,分别代表佛陀"法身"、"报身"和"化身",并称"三身佛"。
毗卢阁的对联是
台洒法雨柏翻风果有清凉气氛
阁显三光池吞月混是毗卢法身
上联讲的是清凉台上的风景,高台古柏的清凉之境。下联讲台上的建筑楼阁和水池,暗含佛陀的智慧、慈悲和力量加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