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体验而非物品,能够培养人们的情感联系
购买体验而非物品,能够培养人们的情感联系
在当今社会,购物已成为许多人应对孤独的方式之一。然而,新的研究表明,体验型购物比物质型购物更能促进人们的情感联系和社会归属感。
我们生活在一个孤独的时代。尽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来排解孤独,但许多人还是会把购买物品作为一种应对孤独的策略——企业也非常清楚这一点。事实上,研究表明,自从孤独不再是个鲜为人知的现象以来,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将自己的产品宣传为一种获得幸福的途径。
虽然说购物本身不能帮我们缓解孤独感,但研究表明,我们在孤独时购买的东西与联系感之间存在联系。进一步的研究还表明,体验型购物比其他购物类型更能消除消极的、与外界脱节的感觉。
最近,研究员阿米特·库马尔(Amit Kumar)及其同事在《行为决策杂志》上发表文章,在实验中分享了更多的证据。研究进一步证明了当人们沉溺于购物的“疗愈”时,可能会优先考虑拥有一段经历,而不是拥有物品。他们还发现,体验型购物不仅比物质型购物更能让我们感受到与周围人的联系,而且还能让我们感觉到与整个人类的联系更加紧密。
在研究小组的首次实验中,参与者需要列出他们在过去五年中购买的最重要的体验或物质产品。接着,实验人员会让他们想象与购买了相同物品的人见面,并要求他们指出自己与这个假想的人有多相似。而对照组的受试者则只需说出与陌生人交谈时的亲切感。
结果显示,参与者对与自己有过相同经历或购买过相同物品的人的相似感明显高于对陌生人的相似感——任何共同购买的物品似乎都能促进某种程度的社会联系。然而,与那些仅仅购买了相同物品的人相比,那些进行了相同体验型购买的人感觉到了更多的联系感和亲切感。
图源:《购物狂》
因此,体验式购物似乎能让我们走出自己的小圈子,更容易与有相似经历的人建立联系。但是,那些与我们没有相同经历的人呢?
在另外两个实验中,参与者被再次要求描述一次重要的购买经历,并回忆它所唤起的情感。然后,他们填写了一份关于一般社会联系的问卷,表明他们对“我感到与周围世界脱节”等说法的认同程度。在这两项研究中,回忆体验型购物的参与者比回忆物质型购物的参与者有更强的“与人类的联系感”。
回忆不同类型的购物也会影响参与者参与社会活动或非社会活动的意愿。那些进行过体验型购物的人比那些只进行物质型购物的人更愿意参加与社会相联系的活动,这表明体验型购物不仅可以促进社会联系,还可能促使我们寻求进一步的联系。
在最后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给参与者 25 美元,让他们进行体验型购物(如在餐厅用餐或购买音乐会门票)或物质购买。一周后,进行体验型购物的参与者报告说,他们的社会联系感明显强于进行物质购物的参与者;他们分享道,自己的购物行为让更多人参与其中,并认为这种购物总体上比纯物质购物更充实。
这些研究结果告诉我们,与物质相比,我们更青睐于体验。因此,如果你想让自己的钱花得更有意义,那么把重点放在体验性消费上可能是个不错的选择。
不过,值得记住的一句老话是:金钱买不来幸福——有些体验,包括那些让我们感到与他人亲近的体验,有时候根本不需要花钱。
本文原文来自《大西洋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