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最大摄氧量是什么?3个技巧帮你有效提升!
跑步最大摄氧量是什么?3个技巧帮你有效提升!
最大摄氧量(VO2 max)是衡量人体运动能力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心脏、肺部、血液和肌肉组织在运动时的协同工作能力。对于跑步爱好者来说,提升最大摄氧量不仅能帮助跑得更快更远,还能提高整体运动表现。本文将详细介绍最大摄氧量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科学训练方法有效提升这一指标。
最大摄氧量是什么?
最大摄氧量(VO2 max)是指在人体进行最大强度运动时,各器官、系统机能达到最高,机体所能摄入的氧气含量,单位为 (ml/kg/min)。简单来说,就是每分钟每公斤体重能够使用的氧气量。
它反映了多个方面的能力:
- 心脏向全身输送氧气的能力。
- 肺部摄取并交换氧气的效率。
- 血液运输氧气到肌肉组织的能力。
- 肌肉组织有效利用氧气进行氧化磷酸化反应生成能量的效率。
最大摄氧量越高的人,在同等配速下跑得越轻松。表现为呼吸更平稳,心率更低,进而可以跑得更快、更远、时间更长。如今,主流运动手表大多都能测量这一指标。
最大摄氧量的重要性
对于跑者尤其是马拉松运动员来说,提升最大摄氧量至关重要。它可以大量调动身体各个系统,通过加快跑步速度提高乳酸阈值,提升跑步表现。
同时,最大摄氧量训练还能增强腿部力量,提升肌肉耐力,改善跑步能力,并且在肌肉强壮的同时降低能量消耗。
不同性别和年龄的人,最大摄氧量有不同的参考标准。例如,20 - 29 岁男性,非常低为 <37 (ml/kg/min),较低为 37 - 41,一般为 42 - 45,良好为 46 - 49,优秀为 50 - 55,极佳为 > 55;女性相应年龄段,非常低为 < 31,较低为 31 - 35,一般为 36 - 39,良好为 40 - 44,优秀为 45 - 50,极佳为 > 50。
提升最大摄氧量的方法
对于新手来说,开始跑步时不要太快,应先坚持慢跑 3 个月,每周至少进行 3 次有氧训练。这样持续的有氧训练是提升最大摄氧量的基础。
当养成规律跑步习惯且有一定跑量堆积后,可安排高强度训练,如间歇跑和亚索 800。
间歇跑:是快速跑一阵,休息一下,再接着跑的循环跑法,其核心是高强度跑和休息交替进行。
亚索 800 训练法:以在操场跑完 10 组 800 米为例,每组 800 米完成时间相同,组间休息时间也与跑完 800 米时间相同,且 800 米跑应在最大心率的 95% - 100% 下进行,这样才能刺激到最大摄氧量。
同时,可根据自身能力和需求适当进行 400、800、1000、1200、1600米 等不同距离的间歇跑,一周一堂高强度训练课,适当刺激心肺,提高摄氧量。
- 跑坡训练:跑桥、跑坡、跑楼梯、跑山等都能很好地刺激心肺,从而提高最大摄氧量。
虽然最大摄氧量大小受遗传影响,但通过后天训练可以提升,它是衡量马拉松能力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标准,还与核心力量能力以及乳酸阈值能力等有关。
如果想提高配速和跑步能力,可参照上述方法提升最大摄氧量。
注:图片来源网络,侵则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