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8大隐世打卡古迹:从主教山配水库到欧陆建筑
香港8大隐世打卡古迹:从主教山配水库到欧陆建筑
香港是一座充满历史韵味的城市,从维多利亚时代的红砖建筑到哥特式教堂,从殖民时期的官署到现代艺术空间,每一处历史建筑都承载着独特的故事。本文精选八处隐世古迹,带你领略香港的历史魅力。
主教山配水庫
Photo source: racprter @Instagram
石硤尾主教山配水庫的羅馬式蓄水池成全城熱話,估計主教山水庫底的建築物一戰前建成,有機會超過100年歷史!12月1日主教山配水庫安排免費導賞團,為期半年,預計每月開放予約1000人參與。導賞團暫定於2021年12月15日至2022年6月14日,每團12人及由兩名職員導賞,全程約90分鐘,包括由巴域街來回配水庫。
Photo source: simon.diplomacy @Instagram
主教山其實是在深水埗嘉頓山旁的一座小山,主教山入口在棠蔭街公園裏。位於石硤尾的主教山配水庫已荒廢多年,一直是深水埗街坊的健身好去處,直到水務署開展工程才發掘配水庫下的羅馬式蓄水池。
Photo source: misscloud852 @Instagram
香港視覺藝術中心
Photo source: esther.nty @Instagram
超過100年歷史的純白歐式建築,香港視覺藝術中心絕對是隱世打卡好去處。中心位於金鐘的香港公園内,白色歐陸建築建於公園綠蔭内就像是秘密花園,完全沒有香港石屎森林建築物的感覺。
地址:半山堅尼地道7號
Photo source: misscloud852 @Instagram
香港視覺藝術中心的前身是舊域多利軍營卡素樓,建於1900年左右,屬一級歷史建築。經活化後成為藝術創作空間。藝術中心不時舉辦展覽和工作坊活動,打卡之餘也是文青好去處。
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
Photo source: ccc.lady @Instagram
香港的羅馬式古建築不只有主教山配水庫!除了石硤尾的主教山水庫,位於港島的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同樣是極有標誌性的歐陸建築。聖堂只以磚和石建成,仿歌德式設計的建築和巴黎聖母院風格相似,是香港「歐遊」好去處!
地址:半山堅道16號
Photo source: athenaahsu @Instagram
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的歷史從1843年開始,經過火災和重建後,現在所見的教堂是1888年啟用,被評為一級歷史建築。小編提提你教堂是私人地方,去教堂打卡記得不要騷擾裏面的人。
舊北區理民府
Photo source: just.in.time @Instagram
除了像主教山配水庫的羅馬式建築,香港亦有不少富殖民地色彩的英倫紅磚建築,同樣是打卡古蹟好去處!舊北區理民府大樓以紅磚築砌,保留下來拱門走廊和古舊燈柱都非常有英倫風格,也是隱世打卡好去處!
地址:大埔運頭角里15號
Photo source: bon_appetit_hk @Instagram
北區理民府建於1907年,是20世紀初典型的殖民地建築,以標誌性的紅磚英倫風格建築整棟大樓,東西立面均為磚拱遊廊,非常有歷史特色。提提你,理民府平日只開放外圍,參加導賞團才可進入裏面。
牛棚藝術村
牛棚藝術村前身是一個屠宰牛隻的屠房,現在活化成藝術空間,並進駐了12個藝術團體,外圍對公眾開放。藝術村的著名打卡為一定是紅磚牆之間的暗綠色木門,非常有歲月痕跡。
比起主教山配水庫更隱世的打卡英倫舊建築,是位於土瓜灣的牛棚藝術村。紅磚建築充滿西方格調,牆身滿布攀藤植物,更凸顯紅磚牆的古舊韻味。建築內的房間滲出來的鎢絲燈光,為英倫建築增添一分浪漫,影相愛好者必到!
地址:土瓜灣馬頭角道 63 號
Photo source: lee_mai_shun @Instagram
牛棚藝術村前身是一個屠宰牛隻的屠房,現在活化成藝術空間,並進駐了12個藝術團體,外圍對公眾開放。藝術村的著名打卡為一定是紅磚牆之間的暗綠色木門,非常有歲月痕跡。
伯大尼修院
Photo source: hkurbanexplorer @Instagram
在薄扶林坐立的一棟中世紀歐式古堡,原來是伯大尼修院古蹟。超過100年的伯大尼修院以白色主調,除了是隱世打卡好去處也是非常熱門婚禮地點!拱門走廊和藍天綠蔭構圖極美,到處都是打卡位!
地址:香港薄扶林道139號
Photo source: mainlamder @Instagram
伯大尼修院具新哥德式建築風格。修院是在1875年由法國外方傳道會興建,從建築主體的歐式外牆,到精緻的裝飾扶欄雕刻都充滿歐陸建築風格。修院網站有導賞團預約,大部份設施會開放給公眾參觀,包括美輪美奐的小教堂!
大館
Photo source: hwkiller_official @Instagram
講起打卡古蹟和歐式建築,不得不提超熱門的打卡勝地大館!大館建築以紅磚塊和白牆身組成,結合維多利亞時代英國典型的拱型走廊設計,是非常經典的歐式建築。
地址:中環荷李活道10號
Photo source: derek_tch @Instagram
大館前身是舊中區警署,建於1864年的三層高古典式建築,原來已經有150年歷史!經活化後,大館現以成為熱門的週末好去處,多個古蹟展覽和特色 café 都深受歡迎,打卡之外也是拍拖和親子好去處!
美利樓
Photo source: maxikwok @Instagram
另一大熱打卡古蹟是赤柱的美利樓。美利樓建於殖民時期,建築物非常有維多利亞時期色彩。中式瓦頂配上西式圓柱,是殖民時期常見的中西建築風格交融。美利樓搬遷後坐落在赤柱海邊,打卡一流!
地址:赤柱赤柱大街96號
Photo source: derek_tch @Instagram
美利樓原址在中環,建於1844年,現在已有超過160年歷史。1998年搬遷至赤柱實行重建,一磚一瓦搬至赤柱重新堆砌,成為今日的歐陸古蹟打卡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