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星演化中的水平分支:从红巨星到极端恒星的奇妙旅程
恒星演化中的水平分支:从红巨星到极端恒星的奇妙旅程
水平分支(HB)是质量与太阳相似的恒星在演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恒星通过核心的氦融合和外层的氢融合产生能量,展现出独特的光度和温度特征。本文将详细介绍水平分支恒星的发现历史、演化过程、形态特征以及与其他恒星类型的关系。
水平分支的定义与特征
水平分支恒星的能量产生机制独特:它们在核心进行氦融合(三氦反应),同时在外层进行氢融合(碳氮氧循环)。当恒星从红巨星分支过渡到水平分支时,其整体光度会减少,外壳收缩导致表面温度升高。
球状星团M5的赫罗图。水平分支以黄色标示,天琴座RR型变星以绿色标示,还有较明亮的红巨星分支恒星以红色标示。
水平分支的发现
水平分支恒星最早是在研究球状星团的深度摄影影像中被发现的。与当时的疏散星团相比,球状星团中存在大量水平排列的恒星群体,因此得名“水平分支”。这些恒星在色-光图(CMD)上呈现出明显的水平分布特征。
恒星演化过程
在耗尽核心氢燃料后,恒星离开主序带,开始在核心周围的氢壳中进行氢融合,成为红巨星分支的成员。对于质量小于太阳2.3倍的恒星,氦核心会成为简并物质,但氢壳层的持续燃烧使氦核不断增长,温度逐渐升高。当恒星质量超过0.5倍太阳质量时,核心温度最终达到触发三α反应的条件,开始氦融合。这一过程可能引发氦闪,但非简并态的核心能更顺利地启动核聚变。恒星随后达到新的流体静力平衡状态,演化路径从赫罗图的红巨星分支切换到水平分支。
水平分支的形态特征
进入水平分支的恒星具有相似的核心质量,因此光度相近,在赫罗图上形成水平分布。恒星的大小和温度取决于氦核心周围的氢包层质量,氢包层越厚,恒星温度越低。在金属量较低的恒星中,这种温度变化效应更为明显,因此老的星团通常有更明显的水平分支特征。
最热的水平分支恒星被称为极端水平分支星,温度可达20,000-30,000K。这些恒星的高温可能源于AGB阶段的后期热脉冲,尽管这一过程较为罕见。
与红巨星分支的关系
水平分支恒星与红巨星分支恒星在核心进行相同的氦融合过程,但由于外层结构的差异,它们在赫罗图上的位置不同。红巨星分支恒星通常位于水平分支的红色端,有时难以与首次进入红巨星分支的恒星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