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烧出疹,会不会是“川崎病”?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高烧出疹,会不会是“川崎病”?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0254878
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性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主要好发于婴幼儿。其典型临床表现为高热、结膜炎、黏膜炎、皮疹、肢端变化、颈部淋巴结肿大等。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预防心血管并发症至关重要。
川崎症(Kawasaki disease,KD)又称小儿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性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主要好发于婴幼儿,也可见于学龄儿童,成人较罕见,其男女比例约为1.5:1。该病最早由日本川崎富作医师在1967年报道,故而命名为川崎病。
既然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顾名思义就是有皮肤、黏膜、淋巴结症状。
典型的临床表现:
发热
体温可达39~40℃,持续5天以上,抗生素治疗无效。结膜炎
表现为双眼球结膜充血,是非渗出性、非化脓性结膜炎,起病3~4天出现,呈一过性。黏膜炎
口唇红、干燥、皲裂,杨梅舌,口咽部黏膜弥漫性充血。皮疹
发病后2~3天出现,呈多形性皮疹,弥漫性红斑或猩红热样,无水疱或结痂,会阴部出现皮疹是川崎病特征性变化。肢端变化
手足背部硬性水肿,掌跖红斑,恢复期甲床皮肤移行处有膜样脱皮等。颈部淋巴结肿大
单侧或者双侧,表面不红,无化脓,无痛性。心血管系统表现
心脏和冠状动脉受累主要在1~6周,最常见是冠状动脉瘤或狭窄,也可有心肌梗死发生。
以上表现说明,川崎病在儿童疾病中是属于比较严重的一种疾病,虽然也发热、出疹,但不属于传染病,无需隔离。
需要注意的是,川崎症重在早诊断、早治疗,早期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可以有效预防冠脉病变,家长不要因为对输注血液制品有顾虑而拒绝使用。患儿因有冠脉病变,需定期随访做心脏超声,观察冠状动脉病变情况。
本文原文来自徐汇健康
热门推荐
反天山剑法传人练霓裳,武功成就位列武林前茅
外卖小哥的“迷路”趣事:年轻人送外卖也要认路
丹参黄芪山楂泡水走红电商平台:科学配比更健康
头痛反反复复,可能病根是在“鼻子”里
骨盆歪斜、长短腿?产后骨盆问题这样康复最有效
60后退休潮:每年2000万“新老人”引领银发经济新趋势
冬季护眼指南:告别眼睛异物感
《死或生:多重维度》角色操作技巧大揭秘
冬季滋补首选:萝卜炖排骨
茵栀黄颗粒:中医降胆红素的利器
粤语学习通:从零基础到流利对话的全方位学习工具
鲜卑后裔说粤语,岭南文化真奇妙
插电混动车续航真相:厂家看重综合值,用户关注纯电续航
科学监测骨龄,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职场人时间管理:3种高效方法+4款实用工具推荐
马谡失街亭魏延谋反,诸葛亮用人失误还是手下背锅?
李银龙:多领域成就的“破壁人”
七十年前的开笔课件
高压BMS守护电动汽车:实时监控保安全,智能管理延寿命
专业心理辅导如何助力期货交易员突破心理困境
挺固甲级防盗门:五重防护,守护家庭安全
复旦、南大团队分别突破,肝纤维化无创诊断迎来新进展
冬日探秘安昌古镇:乌篷船与传统美食之旅
婚礼祝福语精选:让长辈表达满满爱意
维西的地理奇观:从1188米到4376米的海拔落差
“教育专家”赵菊英:强迫孩子砸手办,语言侮辱引众怒
中医饮食养生:让年轻人爱上“老祖宗的智慧”
未系犬绳的犬只发生交通事故,驾驶人无过错的不承担侵权责任
产品规划和产品开发的时间线如何协调
乔治·西蒙·欧姆教你玩转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