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五点,让新闻背后的故事浮出水面
做到五点,让新闻背后的故事浮出水面
地方媒体如何在重大主题报道中“破圈”,关键在于发挥融媒体优势,做足地方特色,创造独特影响,在策划高度上做大格局、在内容深度上凸显内涵、在传播广度上壮大声势。
济南日报报业集团时政融媒工作室打造的时政新闻深度观察栏目《趵眼》,以“深度观察、读懂济南”为定位,让读者读懂新闻中的新闻、明晓决策中的考量、辨识政策中的深意。
自2021年5月设立以来,《趵眼》已经推出350多篇优质时政深度观察报道,全媒体矩阵总点击量突破2亿,获评2022年度山东新闻奖名专栏。
从《趵眼》的成长之路可以总结出深度观察报道的一些规律性认识。
高站位:联通时代大背景
以时政新闻为主要内容的观察报道,深度有多深,取决于高度有多高。只有观察者的站位足够高,才能以更宽的视角、更广的视域去观察新闻事件的背后深意和未来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在观察时主动联系时代大背景、发展大形势,善于抽身,从高处看地面,从大局看局部,从全过程看现阶段。
《趵眼》关注的绝大多数是济南的本地新闻,新闻关联的事件可以看作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发展实践。
如果只从事件本身去看,能够还原的最多是事情的来龙去脉,“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要想观察足够深,就要善于站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所处维度、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所处征程、“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设所处阶段去看事情、看问题、看发展,让大政方针落地有根、基层实践契合时代。
比如,2023年,两场聚焦生态文明建设的全国性盛会——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年会先后在济南召开,济南也成为首个承办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年会的北方城市。
《趵眼》推出深度观察《中国式现代化路上,济南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内核”》,将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为时代背景,看济南“创新生态价值转化”“生态红利人人共享”“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等方面取得的突破,这样的实践探索更有时代价值,这样的深度观察自然更有传播大格局。
同振幅:与热点保持零时差
互联网时代,信息的空间和时间隔阂早已成为过去时,事件的发生、新闻的传播越来越趋向同步化。这就要求深度观察报道不仅要深,还要快,能多快就多快。
《趵眼》在选题策划时特别强调与热点保持零时差。要做到零时差,考验的是选题策划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快速反应能力、知识储备能力。
在遇到热点新闻时,《趵眼》主创人员迅速组建临时项目组,对消息、深度观察、评论、融媒制作等新闻产品进行多维分工,提前介入采访、观察分析,以确保在热点新闻发生时同步推出消息、观察、评论等报道,做到零时差。
比如,2024年2月18日,春节假期后首个工作日,山东召开“新春第一会”—— 全省高水平开放暨高质量招商引资大会,将新年新突破的方向定为开放和招商。作为省会,济南如何扛起担当,在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招商引资中“冲在前”?
《趵眼》同步策划、采写,当天晚上就推送了深度观察《山东擂起“战鼓”!大开放大招商,强省会“担当时刻”到了!》,从构建高水平开放新格局、用好招商引资泉城“战法”、深入实施“项目深化年”、打造高水平营商环境等角度,分析济南如何落实全省大会精神。这种即时的深度观察,有效形成了新闻传播的第二落点,让读者受众更解渴。
善比较:“瞻前顾后”与“左顾右盼”
任何一个事件、一项工作都不是孤立的,深度观察报道要善于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观察报道,关键是做到客观理性、全面深入,不能只就事论事、管中窥豹,不能只看当下不及其余。运用联系的观点采写深度报道,这样的作品格局更加宽广;运用发展的观点采写深度报道,这样的作品更有历史纵深感。
《趵眼》十分注重运用比较的手法采写报道。
一是用“瞻前顾后”的方法来看一项工作、一件事情的发展变化,体现出时间层级的递进,既让人看到现在的突破,又让人看到历史的沿革,自己与自己比,看到变化;
二是用“左顾右盼”的方法来看某个领域、某件事情的进展,体现出空间层级的比较,既让人看到自己的提升,又让人看到与其他地方比较出的优势或者不足,自己与别人比,看到长板与短板。
“瞻前顾后”与“左顾右盼”手法的熟练运用,让深度观察有看头更有嚼头。
比如,2023年11月27日至30日,济南代表团访问新加坡,就打造中新绿色智慧示范区合作达成共识。《趵眼》推出报道《黄河之北,中国新加坡合作新方向?!》,并没有将目光停留在济南,而是关注了中国-新加坡合作的其他样板——苏州工业园、中新天津生态城,由他们的成功来展望中新绿色智慧示范区的美好前景,联系的观点贯彻始终,进一步打开了读者的视野。
勤反思:多问“怎么样”“为什么”
深度观察的“深”,在于深入思考。思考方法很多,最关键的在于反思,即设身处地代表读者多问“怎么样”“为什么”“会怎样”。反思的过程就是观察的过程,经过梳理和求证,反思往往能还原事件的来龙去脉,得出的答案常常就是大多数读者想要知道的新闻背后的故事。
《趵眼》坚信任何事件、任何工作都能反思出问题,始终带着问号来展开观察式的讲述。特别是对热点问题,更是可以提出多个层面的问题进行分析。从标题的设置到问题的切入,从疑问式的导语到不同层面的小标题,《趵眼》一直坚持把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获得启发作为深度观察引人入胜的法宝。
比如,国家级都市圈——济南都市圈发展规划备受关注。2024年1月29日,山东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济南都市圈发展规划(2024-2030年)》,并对济南都市圈建设提出了方向性要求。《趵眼》推出报道《瞄准“全国重要影响力”!济南都市圈未来七年发展规划“过审”!》,在导语里连问:济南都市圈如何做到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省会济南将如何持续做强?又该如何与圈内兄弟城市携手共进开创共赢新局面?句句直击要害关键,展现了独特的分析角度。
全矩阵:多维有效传播提升曝光度
深度观察写得再多再好,也需要全矩阵的支撑和有效的传播。
作为全新的深度观察栏目,《趵眼》的“新”不仅体现在视角新、形式新,还体现在符合融媒体特点的全新制作机制。建立“一次采集、多次分发”全媒体矩阵运行机制,常规报道和点单式采访相结合的报道模式,为创新时政报道和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提供了成功的借鉴样本。
在积累时政新闻深度报道优势经验中,《趵眼》践行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探索,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努力实现“让正能量澎湃大流量”的效果。
媒体传播力的提升必须实现报道呈现方式的多元化,进行多媒体、立体化、沉浸式报道与呈现。从传播矩阵来看,《趵眼》产品在济南日报报业集团下属济南日报、济南时报、舜网、爱济南、新黄河、济南发布客户端等报纸、网站、客户端、公众号等立体传播,有效实现矩阵传播效应。
《趵眼》产品推出后即被大量转载,形成一批阅读量10万+的新闻精品,达成重量级阅读现象和集群式宣传效应,展现出较强持久传播力。
结 语
《趵眼》之所以仅用一年半时间打造成为山东新闻奖名专栏,源于其“高站位、同振幅、善比较、勤反思、全矩阵”的实践探索。这对于在媒体深度融合时代打造深度观察栏目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对于主流媒体持续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王端鹏:济南日报时政融媒工作室主编;范俐鑫:济南日报时政融媒工作室副主编)
本文刊于《全媒体探索》2024年5月号,原标题为《让新闻背后的故事浮出水面——从名专栏《趵眼》看深度观察品牌塑成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