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运动也会变瘦!疏通"中焦"7技巧:排除湿气帮助代谢,真正改善小腹、水肿体质
不运动也会变瘦!疏通"中焦"7技巧:排除湿气帮助代谢,真正改善小腹、水肿体质
@ooruns__,@kimhayeoni//Instagram
减重的关键,往往不在于拼命流汗运动或强迫饮食控制,而是让"中焦"动起来。中焦位于脾胃区域,负责消化和代谢。当中焦循环不畅时,代谢就会变慢,无论吃多少身体都容易囤积脂肪,导致小腹肥胖。通过几个简单的按压和伸展动作,可以有效疏通中焦,调理肠胃功能,让代谢系统恢复活力,养成高代谢的易瘦体质。
什么是"中焦"?
Boy_Anupong//Getty Images
中医学中的"中焦",主要指脾胃循环。中焦循环不良会导致肥胖,表现为脾胃运行和气血输送受阻,身体代谢功能下降,饮食中的养分无法被充分转化,反而积累为脂肪,形成腹部胀气、小腹肥胖的"水肿型"或"局部肥胖型"。这类人即使控制饮食或增加运动量,减重效果也不理想,因为问题核心在于脾胃功能低下,还可能伴随消化不良、疲倦、体能差等症状。
什么习惯会导致中焦堵塞?
Morsa Images//Getty Images
最常见的久坐不动是导致中焦堵塞的原因之一。中医认为,长时间久坐不利于脾胃循环,食物无法被充分消化和输送营养,导致脾胃功能下降。此外,偏好生冷食物和甜食也会导致体内湿气积聚,加上脾胃循环不良,容易形成痰湿型肥胖。
疏通"中焦"的7个技巧
1. 金剛跪
FreshSplash//Getty Images
金剛跪温和地拉伸大腿前侧和脚踝的经络,带来深层的舒展效果。每天练习5-10分钟,配合深呼吸,帮助放松全身,强化代谢。跪坐在地面上,将臀部轻贴脚跟,双腿微微夹紧,背部保持挺直,收紧核心。
2. 踮脚走路
Mike Raabe//Getty Images
踮脚走路能加强腿部内侧肌力,刺激脾胃经络,帮助疏通中焦,促进循环,同时拉伸足弓,有效开启经络气血流通。抬起脚跟,仅用脚尖轻轻着地,慢慢向前行走。注意保持核心稳定,背部挺直,双手自然摆动。
3. 瑜伽树式
Westend61//Getty Images
瑜伽树式帮助疏通中焦,加强核心力量,稳定身体的气血流动。核心区域与中焦密切相关,通过这个动作可以同时锻炼平衡感和腹部肌群,促进中焦循环。站立时将一只脚抬起,脚掌轻贴另一侧大腿内侧(或小腿内侧),双手合掌于胸前,稳定后吸气时双手向上伸展至头顶。过程中保持背部挺直,专注呼吸,停留10-20秒后换边进行,每天练习3-5组。
4. 下肢伸展
FreshSplash//Getty Images
下肢伸展帮助疏通脾胃经络,促进中焦气血循环。盘腿坐姿在地,单腿向一侧伸直,脚背绷直,背部保持挺直。吸气时双手向上伸展,呼气时慢慢向伸展腿的一侧弯腰,用手触碰脚趾,感受腿部内侧的拉伸,保持动作10-15秒后换边进行,重复3-5次。
5. 泡脚
imagenavi//Getty Images
泡脚是疏通中焦最简单日常的保养方法,能有效提高体温、帮助身体去除寒气和湿气,促进气血循环,让中焦运化功能更顺畅。特别是对于手足冰冷或常觉得身体沉重的人,泡脚是很好的调理方式。水温以自己能承受的温度,保持在"感觉温热"即可,水量淹过脚踝,泡15-20分钟。天冷时可以加入姜片或艾叶,增强去寒气和湿气的效果。
6. 腹部按摩
Edvard March//Getty Images
每天花几分钟进行腹部按摩,可以帮助排气顺气,畅通脾胃循环。利用掌心或双手握拳,放在左右肋骨下缘,沿着腹部由上往下推,重复动作20下。过程中动作要稳而缓,不需过于用力,遵循"由上至下",避免来回按摩造成气血紊乱。
7. 刺激脚底穴道
BSIP//Getty Images
脚掌中心点有穴道"涌泉穴"。涌泉穴是肾经的起点,被认为有助于排除体内湿气和代谢废物,促进气血循环,让身体更轻盈。每天睡前或起床后,用大拇指轻压脚掌中心的涌泉穴,做小幅度的按揉,力度以感到微酸但不痛为主,一次按压36下做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