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艾滋病防治进展报告——揭示现状与挑战
全球艾滋病防治进展报告——揭示现状与挑战
艾滋病(AIDS)是全球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挑战。截至2022年,全球已有4040万人因艾滋病相关原因死亡,新发感染病例达130万。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最新报告显示,尽管在防治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妇女和女童、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等群体和区域仍面临严峻挑战。在中国,艾滋病疫情呈现"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布特点,而陕西省的艾滋病疫情则呈现出低流行态势,但防治工作仍需持续加强。
艾滋病的全球现状与挑战
艾滋病毒(HIV)依旧是全球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挑战,其传播并未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有效控制。截至去年中旬,该病毒已导致全球4040万人[3290万至5130万之间]不幸离世。同时,一些国家报告的新发感染病例呈现上升趋势,令人担忧。在2022年,有63万人[48万至88万之间]因艾滋病毒相关原因离世,另有130万人[100万至170万之间]新发感染。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即HIV,是导致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的罪魁祸首。当人体感染HIV后,会逐渐进入艾滋病期,这是HIV感染的最终阶段。
艾滋病毒的传播途径
艾滋病毒主要通过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和母乳等体液进行传播。它可以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等方式进行扩散。了解这些传播途径有助于我们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艾滋病的传播。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在体外的生存能力较弱,无法耐受高温环境,且抵抗力较低。它仅能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某些体液中存活,如血液、精液、精前液、直肠液、阴道分泌液以及母乳。因此,只有直接接触到这些体液,才有可能被感染。而日常生活中的普通接触,例如共同进餐、使用餐具、水杯、脸盆、澡盆、马桶或毛巾等,都不会导致艾滋病病毒的传播和感染。
现状分析
目前,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已经相对明确。它主要存在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特定体液中,如血液、精液等。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通接触,如共同进餐、使用共享物品等,并不会导致艾滋病病毒的传播。然而,如果存在直接接触到这些体液的情况,就有可能面临感染的风险。因此,了解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和方式,对于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具有重要意义。
在2023年7月13日,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于瑞士日内瓦隆重发布了题为“终结艾滋病之路”的新报告。
根据新发布的报告,全球范围内,目前共有390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其中2980万已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同时,2022年新增了13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病例,另有63万人因艾滋病相关疾病而失去生命。
我们面临的问题不容忽视:
妇女和女童依然深受其害!据统计,2022年全球每周有4000名年轻妇女和女童新感染艾滋病毒。在撒哈拉以南非洲部分艾滋病毒发病率超过3%的地区,仅有42%的地区提供专门针对青春期女性和年轻女性的艾滋病毒预防项目。
区域性疫情依然严峻!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一些国家,新发感染病例数量正在迅速攀升,全球近四分之一(23%)的艾滋病毒新发感染均发生在此。
我们取得的成就:
“95-95-95”目标的实现!博茨瓦纳、斯威士兰、卢旺达、坦桑尼亚和津巴布韦已成功达到该目标,意味着在这些国家,高达95%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能够获知自身感染状况,并且其中95%的人正在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同时95%接受治疗的人其病毒载量得到了有效抑制。
新发感染儿童人数显著下降!自2010年至2022年,儿童艾滋病病毒的新发感染人数大幅减少了58%,降至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
艾滋病在中国的情况
分布:
全国范围内,艾滋病感染人数最多的省份依次为广西、云南、四川。同时,低度发病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以及西南的西藏等地,这些地区占据了全国近半的国土面积。总体来看,艾滋病的发病人群呈现出“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布特点。
截至2019年底,中国已有7%的HIV阳性孕妇开始接受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此外,2019年共有962809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知晓了自己的感染状况。
接下来,我们将目光转向陕西,深入了解该地区的艾滋病情况。
低流行态势!截至2021年10月31日,陕西省报告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共计19625例,按照感染人数排名,位列全国第18位。自2016年以来,该省艾滋病新发病例数呈现出波动的下降趋势。
广泛分布!关中地区报告的病例数依然位居前列,占比达到1%,而陕南和陕北地区分别占8%和1%,显示出艾滋病在全省范围内的广泛分布。
年龄跨度大!感染人群中,青壮年和60岁以上的人群占比有所增加,提示我们艾滋病感染人群的年龄跨度较大。
科普宣传成效显著!该省全年开展了1000余次“六进”活动,旨在向老年人、流动人口等重点人群以及易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人群普及防治知识,累计受众人数达到百万余人次。
社会组织参与度提升!为进一步推动艾滋病防治工作,该省积极动员并扶持社会组织参与相关基金项目。在2021年,共有14个社会组织和社区小组获准实施艾滋病防治基金项目,并获得总计116万元的支持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