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护自己:高层建筑火灾逃生指南
如何保护自己:高层建筑火灾逃生指南
2017年6月14日凌晨1时许,英国伦敦西区24层楼高的格伦菲尔塔公寓大楼发生火警,火场画面和死伤惨重的讯息不断出现在电视与平面媒体上,深深地烙印在民众的脑海中。2024年5月26日接近午夜时,新竹市28层高的住宅大楼"晴空汇"发生火警,2名消防员李詠真、周立鑫在救災中不幸殉职,至隔日下午300多名住户才全数脱困,是台湾近年伤亡最严重的高层集合住宅火警。对于住在大都会随处可见的高层或超高层大楼内的居民,在心里应该多少会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是我,如何保护自己?
(图片来自网络)
由于现代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与耐燃建材使用的缘故,一旦发生火警,会产生更多浓黑又具毒性的热烟,再加上高层建筑的高度超过一般消防云梯车的最高高度(约12、13层楼,虽然有可达约22层楼高的云梯车,但价昂,数量非常少),因此高层建筑的救灾,必须依靠本身建置的自救能力,例如:火警自动警报设备、自动灭火设备、手动灭火设备、紧急广播设备、紧急排烟设备、避难逃生设备、消防抢救必要设备及防火防烟区划等。另一方面,落实消防设备维护保养与消防检测和申报,确保防火设备、灭火设备、防灾设备、避难逃生设备等功能正常,以及加强定期办理消防演练和防火宣导,也是必要的。
住得愈高,逃出火场就需要愈长的时间,如何保护自己?
首先,认识大楼火灾带来的灾害特性
大量人潮疏散不易
因楼层高、面积广阔,收容人數多,发生火灾时除依赖大楼自身的防火避难设施外,平时之防火管理应妥善发挥作用,但在火势延烧迅速、浓烟密布又人數众多情形下,如何兼顾火灾抢救与人员的疏散成为消防抢救上之重要课题。
人命救助困难
人员逃生不易,受困建筑物之民众,散处於不同楼层、区域,且高空作业车在地形及高度限制下无法到达每一楼层,另内部复杂通道与隔间,增加人命搜索之困难度。
浓烟密布
大量高温浓烟阻礙視线且经由各管道、通道及空间水平或垂直蔓延,不利於人员避难逃生。
热量蓄积
高层建筑物之结构厚实且密闭,发生火灾后,在密闭或半密闭之空间热量无法散失,导致热量累积形成高溫高热之环境,对于消防及内部收容人员造成生命安全威胁。
抢救困难
高层建筑的救灾会提高消防人员水线部署之难度,且穿着重装及背负空气呼吸器之消防人员,尚需携带水带、瞄子、破坏器材、照明设备、发电机、排烟机等救援装备器材到达起火层,尚未到达前就已消耗大量体力,另因高层建筑楼层高、面积广阔,抢救时间长,消防人员抢救风险也随著增加。
大楼发生火災时,务必保持镇定,切勿驚慌
高层建筑的火警自动警报设备和紧急广播设备会在火灾初期发出警报,一旦你看見烟或闻到烟味,请立即拨打119,详细地说出所在的位置。因为高层建筑复杂而大量的载体,消防救災人员可以立即、快速的知道你的位置,进行抢救,也有助于消防救災人员评估判断这栋大楼可能的危险,适时、适切、适宜地调派人员与消防救災机具器材。
第二、判斷你和火的相對位置
當面臨火災威脅時,如果你直觉地反应是:尽可能快速地逃离-请不要这样做!特别是身處高层建筑火灾,当务之急是:待在房内。除非火发生在你身处的房内或发生在相邻的房间,或身处的房间已受到火的冲击。
为什么?就大多数的火场状况而言,特别是在较高的楼层,要逃离火场是非常危险又困难的。当你离开所处的房间并且试图下楼时,基本上,你就好像在烟囪里走路。当然,如果安全梯没有受到火和烟的侵入,是安全的,请利用安全梯尽快地下到安全的位置。
第三、决定动向
继续待在房内比较安全?还是离开?
如果决定继续待在房内:除非房间受到火的侵袭,否则请务必待在房内不要离开。将毛巾弄湿,封塞门下方和门框四周的缝隙及通气孔,以减少浓烟进入房内,静待救援。
如果决定离开:不要往上走到屋顶或坐电梯,也不要打破窗户,更不要试图跳下楼,这些逃离的方法可能更危险,甚至导致死亡。另外,离开房间时有件东西要记得随身带着:房门钥匙。当你离开房间后,发现走道或楼梯被阻断,有可能需要回到房内。
最后,听从消防救災人员的指示,并且照他们所说去做。因为,火场里只有一件事情是可能让你存活的,那就是清楚地知道要做什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