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户存款50万内绝对安全?银行行长:理解错了,这5种情况不赔
储户存款50万内绝对安全?银行行长:理解错了,这5种情况不赔
近年来,随着多家银行破产倒闭事件的发生,公众对银行存款安全性的关注日益增加。虽然国家推行的存款保险制度承诺对50万元以内的存款进行刚性兑付,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简单。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5种情况下50万元以内存款可能无法正常赔付的情形,并提供相应的理财建议。
常见的三种不赔付情况
在5种无法确保50万元以内银行存款“保本”的情形中,有常见的3种情况需要大家有所掌握。避免在后续存款过程中出现意料之外的风险,同时也帮助我们识别部分高利诱惑的投资选择。
第一种无法正常赔付的情况是存款银行未参加存款保险政策。相信经常出入大型国有银行办理业务的朋友都会注意到银行外门墙或内部会贴有存款保险标识。这是我国施行存款保险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只有悬挂正规存款保险标识的银行才负有刚性兑付50万元以内存款的义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国内参加存款保险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达3939家。
不过这一数字却并没有完全覆盖国内的所有银行业机构(超过600家)。没有参加存款保险制度的银行业机构自然无需承担50万元以内存款刚性兑付的义务。
第二种无法正常赔付的情况是购买非存款类的理财产品。国家层面推行的银行存款保险制度仅仅覆盖到常规的银行存款类理财,比如银行定期存款。至于银行理财产品、基金以及股票投资等理财模式都不在银行存款保险赔付的范围之内。
近年来随着网络支付、线上银行营业厅的广泛普及,社会大众通过智能手机的网络链接变得更容易接触到各类银行理财产品或基金、股票类投资产品。再加上部分别有用心的金融机构涉嫌虚假宣传或过分强调所谓‘保本’或‘稳定增长’等诱导性词汇,这就大大增加了人们投资非银行存款类理财产品的概率。
孰不知这些“重大机遇”大多都是脱离存款保险制度的投资陷阱。
第三种无法正常赔付的情况是存款被盗或存折丢失。目前国内银行在支取大额存款时都会要求储户进行身份验证,不过个人在ATM机进行取款时则无需提供身份证件。于是我们应该养成定期查看银行账户余额的习惯并保存好存单或存折。当存款银行出现破产倒闭的情况时,即便其负有存款保险兑付的义务,但是储户拿不出存单或存折的话是无法获得相应赔偿的。
现如今社会大众对银行要求储户在支取大额存款时提供身份证明以及说明用途的做法普遍存在质疑的声音。不过银行的这种做法显然是在给我们的银行存款又上了一层“保险”。
具有争议的两种情形
在了解完以上3种常见的无法赔付50万元以内存款的情形之后,我们还需要了解2种无法赔付的特殊情况,并基本掌握后续我们要做的补救措施。
第一种特殊情况是银行内部人员挪用储户存款可能无法获得赔付。相信大家在看到这种特殊情形时会立刻冒出两种想法:一是银行员工在劳动关系上归银行管理,其挪用储户存款难道银行不应该进行赔付吗?二是银行员工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挪用的存款绝对不会是一个小数目,于是很多人就觉得这种事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事实上,如若银行内部真的发生内部员工盗取储户存款的案件,那么只要储户能提供出合法的存款凭据,法院就会支持储户的赔付要求。
就算后续相关“赃款”无法完全追回,盗取储户存款的个人和涉事银行同样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不过在银行即将破产倒闭或已经倒闭后才发现存款被银行内部员工盗取的话,这笔钱恐怕会很难追回。就算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追回被盗取的存款,其间产生的维权成本也是一笔不小的损失。这时定期查看存款信息,及时采取维权措施就显得十分关键。至于参与谋划并实施盗取储户存款的个人或机构,可能将面临刑事责任、民事赔偿、行业禁入以及财产没收等处罚。法院在参考犯罪动机、犯罪方式以及盗取金额后,不同的盗取案件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判决结果。
第二种特殊情况是自身透露存款敏感信息造成的损失无法赔付。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不少想要吐露心声的社交场合,不过有些时候“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任何暴露自身存款情况的言语都会成为个人存款安全的巨大威胁。
目前有不少老年人都面临着不会操作线上银行app且无法亲自到银行网点办理业务的尴尬处境。在没有子女可以托付的情况下,有些老年人可能会选择委托银行内部员工或老熟人代为操作。这时很容易就会发生盗取老年人存款的案件。为帮助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在家办理业务,现在国内有很多银行金融机构都推出了上门代办服务,切实解决老年人的现实需求。
银行业困局下的保本之道
近年来,随着国内社会经济运行下行压力逐渐增大以及美联储持续加息收割全球财富。国内已经出现连续多家银行破产倒闭的情况,比如相对知名的海南发展银行、包商银行等等。2022年爆出的河南村镇银行暴雷事件更是引发全国范围内的高度关注。即便相关事件已在政府部门的大力协调下得到了妥善处置,但是有关存款保险安全性的议题再次进入到公众视野。
相信对于现在的很多年轻人来说,在理财配置上仅仅购置单一的银行存款显然是无法跟上时代发展浪潮的落伍行为。而银行理财产品、基金、债券、股票等理财选择似乎已经成为年轻群体追求理财多元化配置中不可或缺的存在。不过对于出生于上世纪50~70年代的长辈们而言,购买银行存款显然是‘唯一’靠谱的选择。毕竟其他理财选择都不在理财保险制度的赔付范围之内。
诚然,在全球银行业发展因经济增长迟滞而陷入困局之际,采取多元化的理财策略固然可以降低整体投资的风险并获取高额收益。不过在国内大型银行普遍连续降息的背景下,银行存款反倒是最安全、最稳定的选择。相信在了解到50万元以内的银行存款并非完全属于刚性兑付的范畴之内后,大家在存款时必定会更倾向于具有国资背景的传统大行至少在其它金融机构在开出高利诱惑时可以进行理性的思考。
当然,如果在家庭理财中仅仅配置银行存款理财的话,那么资产的整体收益率自然会很低。对于不想在投资上冒风险的家庭来说,适当选择配置部分投资性黄金产品可能会是不错的选择。至于全部选择银行存款的理财方式也是一种追求存款安全的优选。对于大头资金在银行存款且能够承受小部分投资损失的家庭来说,适当配置熟悉的产业相关基金或股票可能是搏取高额收益的合理选项之一。
不管最终选择哪种理财配置模式,我们都必须要掌握一定的投资理财知识。尤其是在确保银行存款安全性的问题上更是丝毫不能大意,以上5种无法赔付的情况需要大家有所了解。
总结
数额在50万元以内的银行存款就一定安全吗?其实不然。在进行银行存款配置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意合理分配银行存款的金额,还要特别注意可能会遇到的5种无法赔付的情形。
即银行金融机构未参加银行存款保险政策、购买非银行存款类理财产品、存款被盗或存单丢失未及时挂失、银行内部人员盗取存款且银行破产倒闭以及个人原因造成的存款损失。在上述5种情形中,前两种情况显然最需要引起存款人的高度注意,千万不要被银行金融机构营造的氛围或话术所欺骗。而后三种情况看似像是概率极低的偶发事件,但谁也无法保证相关事件就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建议大家在进行理财选择时要充分考虑个人或家庭的承受能力以及对资产理财收益的预期,并以此制定适合的投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