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吃了很多年,这些肇庆美食竟然是“非遗”……

创作时间:
2025-03-20 03:59:57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吃了很多年,这些肇庆美食竟然是“非遗”……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0007462

日前,肇庆市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正式公布!此次共新增44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并对前七批项目名录中的1项进行了扩展。

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包含了多项与美食相关的传统技艺,展现了肇庆丰富的饮食文化。

肇实美食制作技艺

肇实,又称鸡头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素有“水中人参”和“水中桂圆”的美誉。肇庆产的肇实颗粒更为饱满且营养价值更高,因此专称为肇实。肇实本身的营养价值很高,用肇实制作的美食更是深受大众欢迎。传统的肇实美食有肇实糕、肇实糖水、肇实汤等,后又发展有肇实鸭、肇实蛋卷、肇实茶、肇实米粉等。

如今,肇实已成为沙浦镇的一个特色产业,肇实美食得到不断的继承与发展,并与当地农业生态观光旅游融合,逐步形成了一个肇实产业链,为文旅融合、乡村振兴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糯米冚(盖)被传统制作技艺

糯米冚被的用料丰富,主要有糯米、芋头、绿豆、白萝卜、猪肉,配料有花生、芝麻、葱等。糯米冚被,主要发源于肇庆市鼎湖区一带,在当地有200多年的历史,它的制作步骤非常讲究,每逢节庆喜日,人们就会制作这种糕点招待客人,以寓意传递团圆幸福、丰收而流传至今,在街头巷尾的小摊上、家庭日常的餐桌上都可以看到。

四会茶油鸡烹饪技艺

四会种植油茶树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优渥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利于油茶树种植,结果多、肥硕饱满,出油率高。四会茶油鸡是一道街知巷闻的传统菜肴,其烹饪技艺讲究,和寻常的隔水蒸鸡、热油炒鸡等烹饪方法不同,以独有的隔油熏蒸方法制作而成。茶油有沸点高、不易冒烟的特点,通过锅盖洒水、湿布围锅等控温防烟的方法,达到熏蒸1小时而不干锅,既锁住茶油清香,又保持肉质嫩滑。正宗的四会茶油鸡色泽金黄,具有皮爽肉滑,骨甘浓香,口齿留香、回味悠长的特点。

地豆彩明窑烧制技艺

四会制陶历史悠久,在地豆和石狗镇均有发现龙窑遗址,可追溯至明代。地豆镇有丰富的瓷砂、瓷土、瓷石等矿产资源,同时也是林业大镇,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柴烧制陶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龙窑烧制的釉色丰富多彩,产品会出现“龙窑效果”,胎和釉的色泽自然统一,釉色古朴浑厚,变幻淋漓,胎色温润,富有光泽。在煅烧的一些区域会烧出意想不到的“窑变釉”,因可遇不可求,又称“窑宝”。彩明窑目前已成功将龙窑缩小到15立方米,解决龙窑占地面积大、生产周期长的缺点,开创龙窑无烟柴烧技法解决龙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地豆彩明窑烧制技艺涉及建筑、物理、化工等学科,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同时是研究古代陶瓷生产方式和技术的活标本,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石狗鹅春窑烧制技艺

“鹅春古窑”依山而建,身长38米,宽12米,犹如古龙盘踞,是古龙窑营造与烧制传统技艺的实样本。

古窑延续传统的古法制陶工艺,煅烧过程沿袭古法生产,以木柴为燃料,全由烧窑师傅操纵龙窑炉火,烧制的产品一般都是比较大件的陶瓷,由于窑内的温度范围变化多样,从1000摄氏度到1300摄氏度不等,要求制作产品的泥土必须能适应不同的温度及重力要求。现在主要的原料土有山土、田土、高岭土、河沙,主要制作方法分为揉泥、搓泥条、盘泥条、内外拍打、自然阴干、上釉、装窑和烧火。

大沙花灯制作技艺

大沙花灯制作技艺至少可追溯到清代,四会已盛行喜添新丁的人家在农历正月十五挂花灯的习俗,俗称“添丁上灯”,大沙花灯制作技艺的发展与该习俗的传承密不可分。

大沙花灯是以竹篾、彩纸、铁丝等材料,经编扎、裱糊、剪纸、刻花、穿绳等制作装饰而成的传统手工艺品。农历六月开始,花灯扎制艺人便开始扎制花灯,为新一年的上灯仪式作准备。

一年一度的上灯习俗,是对生命的颂歌,对生命延续的庆贺,对美好生活的祈福。大沙花灯制作技艺与上灯习俗互为一体,成为四会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

广宁竹编

广宁竹编大多选用广宁地区生长快、易获取、材质坚韧的青皮竹作为原材料,青皮竹所具有的柔韧性和可塑性使广宁竹编制品具有耐磨损的特点。

广宁竹编包括砍、锯、切、削、剖、拉、编、织、撬、磨等工序。从锯成竹节,剖成篾片,细分竹丝,到编织成广宁竹编用具,再到后期去毛刺、防霉防虫等,每道工序都由手工操作。

传统的竹器防护手法一般为两种,一为施漆,二为蒸煮。传统蒸煮法可以防腐防虫,经过蒸煮,既保护了竹器不受霉菌虫害的干扰,又不会破坏竹器原本的环保特性,同时成本也低,一举三得。

这些非遗瑰宝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充分展示了肇庆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多样性。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深挖肇庆非遗资源,讲好家乡文化和故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