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怎么做?
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怎么做?
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是教师工作重要的任务,也是重要的教育基本功。
教师与家长沟通的目的是为了形成教育共识,优化教育,形成教育合力。有了共识,沟通才能有效地进行和深入。因此教师通过沟通与家长和学生达成教育共识很重要。为此需要关注以下的几个问题
一、沟通的目的
沟通是为了达成共识,从而形成教育合力。
共识是有效沟通的前提,有了共识才能有效地深入地进行沟通。
二、沟通中的常见问题
学生、家长、老师之间对孩子的发展的认识存在差异,常常 造成沟通上的困难。
家长对子女期望过高——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普遍现象,“孩子是自己的好”是普遍心理;当然也有少数家长对孩子期望很低或失望放弃教育。
学生对自己期望偏低——有的是为降低自我评价,可减轻压力,留有余地;有的则对自己没信心,失去努力的动力。
教师对学生期望适中——着眼发展潜力,切合学生实际
沟通应该以教师的期望为基础,有针对性地引导家长和学生正确定位,进而达成共识是比较理想的状态
三、沟通的实践原则
(一)立足学生发展,是沟通的出发点和归宿。一定要让家长感受到班主任热爱学生,真心帮助孩子和家长的诚意。
(二)学会倾听,是成功沟通的前提条件。耐心倾听既是了解家长和学生的途径,有时也是调节家长情绪的需要。
(三)善于表扬,是有效沟通的艺术手段。多表扬,是拉近教师与家长关系的方法;先表扬后告状,易于为家长接受;常赞扬,有利于形成正强化的教育环境。
(四)及时反馈,是保持良好沟通的重要条件。及时,才能保持经常性的沟通;及时,才能引导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调同步。
(五)有信心有准备。家长需要教育,而教师是教育专家。与家长沟通需要事先充分准备--备好“学生在学校的表现”的材料。
四、沟通中达成教育共识的沟通方法、目的及内容
(一)方法
态度上要有诚意:为了学生的发展。
行为上要善于倾听:充分了解家长和学生的实际期望和定位。
内容上要摆事实:在家长面前摆学生在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的可能;在学生面前分析学生的潜在的能力和现实。
目标上要巧引导:引导家长认识孩子的特点和实际,帮助家长调整期望值;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潜能和目标,树立正确的合理的理想和目标。
(二)目的
形成家长、学生、教师关于学生发展定位和要求的共识。
(三)共识的内容
人生的理想和目标。
学习的长远目标和要求。
品德及行为表现的目标和要求。
当前的学习实际定位和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