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个成语——挂一漏万,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每天一个成语——挂一漏万,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成语如一幅卷轴,讲述着古人的智慧与生活。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成语是“挂一漏万”,一个既带有谦辞意味、又饱含深意的成语。它源自唐代大文人韩愈的诗句——这个成语背后,究竟藏着什么样的故事与智慧呢?
一、“挂一漏万”成语读音
“挂一漏万”的读音是【guà yī lòu wàn】。字面上看,挂字有“提起、列举”的意思,而漏则指遗漏。这成语精确地描绘出所言不全、遗漏甚多的情境。也多用于谦虚表达。
二、“挂一漏万”成语来源
“挂一漏万”出自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诗《南山》,原句为:“团辞试提挈,挂一念万漏。”韩愈用这句诗描述了自己因时间仓促而无法详尽描述山水之景的无奈,这一表述原用于谦辞,表示遗漏之多,覆盖面之少。后来,“挂一漏万”逐渐成为形容因话题广博而未能面面俱到的自谦用语。
三、“挂一漏万”成语含义
从词面看,“挂”表示提及或论述,而“漏万”意指遗漏许多,直观地呈现了列举不全的意思。这个成语常作为谦词,用于表达未能详尽说明的歉意,也表明自己所知、所言尚有不足,带有含蓄和敬意。
通常用来形容某人因论述主题广泛,而在表达中遗漏不少内容,是一种自谦之语。现代表达中,比如学术报告、作品序言等,也常用“挂一漏万”来委婉表示自己见解可能有所疏漏,留待他人补充。
例如,当有人在一场学术会议中介绍某一庞大议题,若因时间或篇幅有限而难以详述,他可能会谦虚地说“挂一漏万,恳请补充”,以表达对议题的重视和自知之意。
四、“挂一漏万”的成语故事
传说中,韩愈晚年多次游历五岳,然而山水之美不仅景色浩瀚,更难以用文字详述。韩愈在诗文中感叹,自己所能提及的不过万一,他因才疏学浅而无法将万物尽述。
于是在描述其中的景致时,他常用“挂一漏万”来表达此种无法面面俱到的无奈。虽然他才华横溢,却谦逊地承认自己只能粗略勾勒其中一角,这份自谦也让人更能体会韩愈对自然景物的敬畏之情。
韩愈的“挂一漏万”不仅仅是一种谦虚,更象征了一种对博学深思的追求。他用这句话向后人提醒,面对浩瀚的知识与自然,我们每个人的能力都有限,应谦虚地看待所知和所见,做到不妄言、不浮夸。
五、类似成语与相反成语
与“挂一漏万”意思相近的成语主要强调表达不周、疏漏之意,适合用作谦辞。相近的成语包括:
- “挂一漏百”:指遗漏许多,未能全面描述,通常表示自谦
- “蜻蜓点水”:形容行事不深入、不详尽,只是轻触表面,也带有提及而未深入的意思
- “一鳞半爪”:意指看到或提到的只是事物的片段,整体未完全揭示出来
与之相对的成语则表达详尽、全面的含义,如:
- “面面俱到”:形容事物的各方面都考虑到、顾及到了,未有疏漏。
- “无微不至”:意思是关怀入微,或处理问题周到细致,无所遗漏
- “详尽无遗”:指描述或分析细致入微,没有遗漏任何细节,常用来形容详实的叙述或说明。
本文原文来自360do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