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Blackwell芯片需求高涨,小米新机与新车发布拉动市场热情
英伟达Blackwell芯片需求高涨,小米新机与新车发布拉动市场热情
近期,电子行业迎来多重利好。英伟达Blackwell芯片需求持续高涨,数据中心业务表现亮眼;小米发布Xiaomi 15 Ultra和SU7 Ultra,定价超出市场预期,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当前电子行业需求处于温和复苏阶段,建议关注AIOT、AI驱动、设备材料、消费电子周期筑底板块四大投资主线。
英伟达业绩超预期,Blackwell芯片需求火热
本周英伟达发布2025财年第四财季财报,财报显示Q4实现营收393.31亿美元,环比增长12%,同比增长78%,且高于市场预期的380.5亿美元,毛利率73%,环比下滑1.6个百分点,同比下滑3个百分点。其中,数据中心业务第四财季营收355.8亿美元,同比大涨93.32%。从2025全财年看,英伟达实现总营收1304.97亿美元,同比增长114%;净利润728.80亿美元,同比增长145%,其中,数据中心业务全年营收达1152亿美元,同比增长142%。
Q4英伟达交付了110亿美元的Blackwell芯片,这也是英伟达历史上最快的新产品营收拉升,这些芯片卖给大型云服务提供商的收入约占数据中心业务收入的50%。Blackwell芯片和前一代Hopper AI芯片目前贡献了英伟达第四财季90%以上的营业收入。同时,英伟达对下一季度的业绩作出指引,预测2026财年第一财季的销售额将达到430亿美元,上下浮动2%,同比增长65%左右。
目前,英伟达正加速AI相关的版图扩张,目前全球最强大的超级计算机TOP500名单中超过75%的系统由 NVIDIA 技术提供支持。
小米新品发布,定价超出市场预期
2月27日,小米举行Xiaomi 15 Ultra暨Xiaomi SU7 Ultra新品发布会,消费电子方面,小米正式推出Xiaomi 15 Ultra,定位为巅峰影像科技旗舰,起售价6499元,相对前代来说价格并未上涨。15 Ultra搭载高通骁龙8至尊版移动平台,同时全球首发支持天通卫星数据功能,这是全行业第一款支持该功能的大众智能手机。此外,影像方面表现亮眼,徕卡四摄包括14mm超广镜头、23mm主摄镜头、70mm中长焦镜头、100mm超长焦镜头。
新能源车方面,SU7 Ultra目标成为地表最快的四门量产车,搭载小米超级三电机系统,标配赛道版散热系统、制动系统,纽北调校底盘系统,标准版就能直接上赛道,此外,SU7 Ultra出厂即搭载端到端全场景智驾、小米澎湃智能座舱,智驾总算力达到11.45EFLOPS。SU7 Ultra定价超出市场预期,售价为52.99万元,目前锁单量已突破1万台,带动相关产业链标的。
电子行业本周表现
本周沪深300指数下跌2.22%,申万电子指数下跌4.87%,行业整体跑输沪深300指数2.65个百分点,涨跌幅在申万一级行业中排第28位,PE(TTM)58.95倍。截止2月28日,申万电子二级子板块涨跌:半导体(-3.62%)、电子元器件(-9.78%)、光学光电子(-3.93%)、消费电子(-6.06%)、电子化学品(-4.00%)、其他电子(-5.99%)。
行业新闻
- 戴尔科技2025财年营收955亿美元,预计2026财年将超过1000亿美元
- 外交部发言表示美胁迫别国打压中国芯片产业,损人又害己
- 苹果宣布公司成立以来最大支出计划:未来四年在美国投资超5000亿美元
- 英特尔18A制程准备就绪,计划上半年流片
- 台积电今年超70%先进封装产能被英伟达包下
- 华为将于3月发布首款为原生鸿蒙而生的新形态手机
- 三星将历史首次使用长江存储专利技术
- CINNO Research:2024年中国半导体产业投资额约为6831亿元 同比下降41.6%
- Canalys:2024年欧洲智能手机市场恢复增长,小米位居第三、摩托罗拉增幅最大
行情回顾
本周沪深300指数下跌2.22%,申万电子指数下跌4.87%,行业整体跑输沪深300指数2.65个百分点,涨跌幅在申万一级行业中排第28位,PE(TTM)58.95倍。
截止2月28日,申万电子二级子板块涨跌:半导体(-3.62%)、电子元器件(-9.78%)、光学光电子(-3.93%)、消费电子(-6.06%)、电子化学品(-4.00%)、其他电子(-5.99%)。海外方面,台湾电子指数下跌2.18%,费城半导体指数下跌7.20%。
本周半导体细分板块涨跌幅分别为:品牌消费电子(-7.94%)、消费电子零部件及组装(-5.80%)、半导体设备(-3.45%)、面板(-3.86%)、被动元件(-5.02%)、LED(-3.55%)、数字芯片设计(-2.14%)、模拟芯片设计(-5.56%)、印制电路板(-11.60%)、电子化学品Ⅲ(-4.00%)、光学元件(-4.45%)、半导体材料(+0.42%)、其他电子Ⅲ(-5.99%)、集成电路封测(-6.45%)、分立器件(-7.08%)。
行业数据追踪
(1)存储芯片价格自2023年下半年以来小幅度反弹,但自2024年9月起,DRAM现货价格略有承压,NAND Flash合约价格大幅下滑,1月有所回升。
(2)TV面板价格小幅回升,IT面板价格逐渐企稳。
投资建议
行业需求缓慢复苏,国内技术不断进步,长期看电子科技行业的成长机遇依然较大。建议关注:
(1)AIOT板块,关注乐鑫科技、恒玄科技、瑞芯微、晶晨股份。
(2)AI创新驱动板块,算力芯片关注寒武纪、海光信息、龙芯中科,光器件关注源杰科技、长光华芯、中际旭创、新易盛、光迅科技、天孚通信。
(3)上游供应链国产替代预期的半导体设备、零组件、材料产业,关注中船特气、华特气体、安集科技、鼎龙股份、晶瑞电材、北方华创、中微公司、拓荆科技、华海清科、富创精密、新莱应材。
(4)消费电子周期有望筑底反弹的板块。关注CIS的韦尔股份、思特威、格科微,射频的卓胜微、唯捷创芯,存储的兆易创新、东芯股份、江波龙、佰维存储,模拟芯片的圣邦股份、艾为电子、思瑞浦,功率板块的新洁能、扬杰科技。
风险提示
(1)下游需求复苏不及预期风险;
(2)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3)地缘政治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