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来看梦的"解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为什么"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来看梦的"解密"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704228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句古语,道出了梦境与日常思考之间的微妙联系。在电影《解密》中,主人公通过解析梦境破译密码的故事,引发了人们对梦境本质的思考。让我们跟随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专家的解读,一探梦境背后的科学奥秘。
为什么"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这个现象并非空穴来风,也不是意识在睡眠中的片段残留,而是一种有意义的精神现象。著名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提出,梦是愿望的满足,是清醒状态下精神活动的延续。
例如,很多人早上起床非常困难,因此在清晨时常梦到自己已起床,正在洗漱。这种"愿望满足"机制,让大脑在睡眠中通过想象力,满足心灵深处无法在现实中实现的诉求。
夜晚梦到白天思考的事物,有帮助吗?
晚上梦到白天思考的事物,是因为这些事物激发了强烈的愿望。当这种愿望积累到一定的心理能量时,就会在梦中以非理性、梦境化的方式持续呈现。
然而,梦是混乱的,它不会像白天那样让我们全神贯注地思考。梦还会伪装,可能呈现一些看似不相关的事物,甚至欺骗和遗忘,给你一个虚假的故事,满足你的愿望,也可能让你在醒来后忘得一干二净。
因此,梦中思考的效果因人而异,可以说是"智者见智"。
如何理解梦境对健康的影响?
很多人认为噩梦会导致情绪低落,多梦是睡眠障碍的原因。实际上,干扰睡眠的是白天精神活动的残留,比如痛苦的经历和持续的焦虑。而梦反而是对睡眠的保护。
梦对睡眠的保护机制主要有两个方面:
- 稽查机制:如果白天痛苦的经历或焦虑进入梦境,梦会察觉到并用其他形象呈现,避免重复白天的痛苦感受。
- 满足机制:梦总会帮助我们满足心理需求,实现意识和潜意识的平衡。
如果因为梦境频繁影响睡眠甚至生活,建议及时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
热门推荐
从习惯到自主:游戏化育儿助力孩子责任感养成
划清界限激发内驱,专家解析培养孩子责任感
8个实用方法:用家务劳动培养孩子责任感
2025年中国生物医用材料行业深度分析:市场规模超6600亿,国产替代进程加速
小白鞋+运动裤,运动时尚两不误!
冬日小白鞋穿搭指南:温暖又时髦的搭配技巧
《和平精英》高手教你如何保持冷静
《和平精英》S686霰弹枪实战技巧大揭秘
明清小说如何取名?寓意谐音数字法展现传统文化魅力
解码明清小说:寓意、谐音、数字背后的文学智慧
从寓意到谐音:明清小说命名艺术及其现代启示
1月10日央视春晚二审,流量明星引发怀旧情结
2025央视春晚:AR/VR赋能传统文化,跨界合作成亮点
2025蛇年春晚发布主题标识,“巳巳如意”寓意吉祥
2025央视春晚首度彩排,岳云鹏、马丽等实力派现身
400是道健康红线,二手烟电子烟危害同样堪忧
尿毒症年轻化加剧,专家解析病因与防治
尿毒症患者健康管理指南:13项核心指标详解
家庭奖励机制这样做最有效,避免伤害孩子自驱力
斯坦福研究:过度奖励影响孩子动力,专家提出5大解决方案
从脂肪肝到肝癌,仅仅4步!体检时这个指标一定要看
养老金融与普通理财:目标、特点与风险管理全对比
利率差异超0.35%:国有大行与股份制银行定期存款对比
从独尊到三清:太上老君在道教中的地位演变
从玉皇大帝到八仙过海:道教神仙谱系详解
1708:清朝盛世暗藏危机,世界变革悄然开启
从阅读到露营:双十一期间的亲子活动全攻略
志愿服务助成长:家庭参与的四大领域与实施要点
从家务到户外:四种家庭活动培养孩子责任感
冬季进补首选:羊胸口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