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关于报警的全部理解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关于报警的全部理解

引用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1.
https://www.woshipm.com/share/6189683.html

报警系统是保障人们生活和生产安全的重要工具,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本文将详细探讨报警系统的各个方面,帮助读者全面理解报警的意义和作用。

一、报警的定义:报警是需要人们给予特别关注的事件

1.1 为什么需要报警

世界上有形形色色的事件,一些事件会对人们关注的事物产生危害,为了管理这种危害需要对事物监测报警。

1.2 报警的内容

报警通常包含了报警事件相关的一系列信息,以便人们处置报警:

  • 报警时间:触发报警的时间
  • 报警对象:触发报警的主体对象
  • 报警地点:当报警对象可移动时,需要通过定位确定报警地点
  • 报警类型:报警的事件类别
  • 报警证据:用于确认、处置报警的信息,后文另行说明
  • 报警状态:报警是否已解除
  • 报警时长:报警状态持续时长

1.3 预警和报警的区别

  • 报警是指危害事件已经发生的状态
  • 预警是指危害事件尚未发生,但趋势表明报警即将发生的状态,预警给人留出了干预时间以避免危害的产生

二、报警的触发

报警逻辑就是:当监测数据满足触发条件=产生报警

2.1 监测数据

  • 监测对象:监测对象通常是报警相关的人、物、环境。
  • 监测指标:监测的数据维度和度量单位。
  • 监测方法:可以是人工测量,也可以是传感器测量。

2.2 触发条件

2.2.1 按所需监测指标的数量,分为

  • 单一条件触发,如:车速>70公里/小时
  • 组合条件触发,如:连续停车时长>30分钟 且 在作业时段内 且 不在专用停车场

2.2.2 按所需监测数据时长,分为

  • 瞬时条件触发,如:重量>1000千克
  • 累计条件触发,如:10分钟油耗>5升

2.2.3 更复杂的情况是匹配行为序列触发,如垃圾乱丢报警:

  1. 手提垃圾走入垃圾桶站
  2. 将垃圾丢在地上
  3. 离开垃圾桶站

2.3 误报的减少

为了减少因误报的发生,有几种方法:

  • 提高报警的阈值:比如从5提高到8
  • 二次确认,防抖:在首次满足报警条件后间隔一段时间进行二次确认,如仍旧满足报警条件就产生报警,否则忽略

三、报警的取证

报警后为了证明报警的真实性,指导报警处置,需要提供报警相关信息,这就是报警取证。

3.1 报警即时取证

按报警证据的来源,分为两类:

  • 主要报警证据是触发报警所使用的数据,是肯定能获得的证据
  • 连带报警证据是报警后通过其他手段连带提取的证据,能否取得?能取得多少?取决于连带手段

3.2 报警的持续跟踪取证

报警触发后到报警解除前,应持续跟踪取证,按证据类型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 数值类证据:保持监测频率,持续采集证据
  • 图像类证据:按一定时间间隔,持续采集证据
  • 声音类证据:报警期间持续录音
  • 视频类证据:因为视频录像要占用大量存储,这里有两种策略:
  • 录像一直保存在摄像头,用时按报警时间调取
  • 将报警触发前后一段时间的视频从摄像头中取到服务器,进行长期保存,以免被覆盖

四、报警的处置

引发报警的危害,有些可以恢复,有些无法恢复,因此处置方式不同。报警后,问责消除危害,是最常见的两个处置方向,以污水排放报警为例:

  • 消除危害是停止污水排放、恢复水质,需要交给有专业处置能力的单位、人员,他们需要了解的是污染的范围和污染的程度,据此推断可能的恢复措施
  • 问责是找出排放单位、惩办负责人,需要交给行政管理单位,他们需要了解的是污染的源头、相关的单位

4.1 报警处置责任认定

处置责任单位是一个[[组织架构|组织机构]],确认报警处置责任单位的原则:

  • 属地管理:按地理空间划分,每个单位有一定的管辖范围,报警发生在谁的管辖范围内归谁管
  • 专业管理:按报警类型划分,每个单位有负责的专业领域,报警类型在谁的专业领域内归谁管
  • 等级管理:按报警等级划分,每个单位有负责的报警等级,报警等级在谁的职责范围内归谁管

由于报警有多个处置方向,报警也可以有多个处置责任单位。由于报警的危害程度不同,发生频次不同,所以需要对报警分级处置:

  • 高频的、危害较小的报警交给基层单位处置
  • 低频的、危害较大的报警交给高级部门处置

4.2 报警分级管理配置模式

4.2.1 配置报警类型对应到专业领域、报警等级
报警类型:BBB
所属专业领域:ZZZ
报警等级:一级
触发条件:条件框架 + 监测指标 + 报警阈值(基于报警类型关联查询可用条件框架和监测指标,再基于可用设备过滤可用监测指标)
报警等级:二级
触发条件:TTT

4.2.2 配置组织机构管辖专业领域、报警等级
组织机构:KKK
管辖范围:FFF
管辖专业领域:ZZZ,管辖报警等级:一级+二级
管辖专业领域:YYY,管辖报警等级:一级

4.3 (人工)报警处置流程

报警的处置方式多种多样,如果想要统一处置流程,只能忽略处置方式,关注责任主体:

  1. 触发报警
  2. 分配给处置责任单位
  3. 责任单位处置反馈(具体的处置方式、结果由责任单位灵活填报)
  4. 上级单位确认处置完毕

五、报警的解除

根据报警危害的可恢复性,和人为规定的处置流程,报警的解除有自动解除手动解除两种方式。

  • 无需人工处置即可自动恢复的,可以自动解除
  • 无法自动恢复需要人工处置的,或虽然能自动恢复但要求必须人工处置的,适用手动解除
    报警解除通常对应着消除危害这一处置方向的处置完成,而无关问责这一处置方向的处置进展。

5.1 报警自动解除

报警自动解除同样基于监测数据,根据解除条件有两种逻辑

  • 当监测数据不再满足触发条件=报警解除
  • 当监测数据满足特定解除条件=报警解除,通常用于危害无法恢复原状时(如着火后灭火)

5.2 报警手动解除

报警手动解除需要经过一系列人工处置流程后,手动在报警管理系统中确认报警解除。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