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鼠护理:让爱“零距离”
袋鼠护理:让爱“零距离”
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每一天都在见证生命的顽强和母爱的伟大。下面将通过一个关于早产宝宝“六一”的故事,来展现袋鼠护理的神奇力量。
案例简介
“六一”的母亲在43岁时迎来了这个小生命,但由于血性羊水和胎膜早破,“六一”在孕27周就不得不来到这个世界。面对这个脆弱的新生命,六一的母亲感到无比焦虑和无助。幸运的是,新生儿重症护理团队有着坚定的信念和一套完善的针对超早产儿的护理计划。
袋鼠护理:早期介入的关键
袋鼠护理是护理计划的核心,它是一种肌肤接触的护理方式,让早产儿趴在母亲裸露的胸口,通过这种亲密接触来稳定早产儿的生命体征,减少应激反应。“六一”病情平稳后,妈妈开始参与袋鼠式护理。周一到周日,每周七天,每天早上9点到下午4点,中午、吃饭、上厕所及泵奶,妈妈休息1小时左右,“六一”小朋友躺在病床小推车上。其余时间基本上只穿尿布,蛙趴在妈妈裸露的胸口,肌肤尽可能互相接触。
每周末爸爸也会积极参与其中,在这一过程中,父亲的参与尤为重要,因为不仅能为宝宝提供必要的温暖和亲密感,还能给予母亲极大的心理支持。因此,鼓励父亲积极参与到早产宝宝的袋鼠护理中来,这不仅有助于宝宝的健康成长,也是对母亲最有力的支持。通过共同参与,父母可以一起见证宝宝的每一个成长瞬间,共同面对挑战,享受育儿的快乐。
逐步减少呼吸支持:呼吸功能的改善
在“六一”的护理过程中,护理团队逐步减少了对他的呼吸支持。从无创通气到高流量鼻导管,再到鼻导管,最后成功离氧,“六一”的呼吸功能得到了显著改善,最终能够自主呼吸。
家庭参与:母婴情感的桥梁
“六一”的母亲积极参与护理过程,学习如何正确进行袋鼠护理。这种参与不仅增强了母婴之间的情感联系,也让“六一”的母亲在护理中找到了信心和力量。
跨学科团队合作:全面照顾的保障
团队由儿科医生、护士、营养师和物理治疗师等组成,他们共同制定护理计划,确保“六一”得到全面的照顾。这种跨学科的合作模式,为“六一”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显著成效:生理与情感的双重恢复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六一”的案例取得了显著成效。他的呼吸功能改善,体重增长,达到了同龄足月儿的标准。“六一”的母亲对护理过程感到满意,认为袋鼠护理不仅帮助了“六一”,也加强了他们之间的亲子关系。
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团队每天都在为早产儿家庭保驾护航。“六一”的故事告诉我们,通过科学的护理方法和母爱的力量,即使是最脆弱的生命,也能展现出惊人的恢复力。让我们一起关注早产儿的护理,传递这份坚持、勇气和爱。
本文原文来自上海市护理学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