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本草纲目》:中国古代医药学的百科全书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本草纲目》:中国古代医药学的百科全书

引用
科学网
1.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02671-1478257.html

《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医药学著作之一,由明代医学家李时珍编撰。这部巨著不仅是一部药物学专著,更是一部涵盖自然知识和人文知识的百科全书。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本草纲目》的内容、结构及其历史影响,以及李时珍画像的创作过程。

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同时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的形成离不开中国人对宇宙万物和天地自然的思考和追问,同时中医也在用自己独特的治疗方式为推动人类的健康做出贡献。

自先秦至明清,几乎每个朝代都有中国医药学专著,例如《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等。这些宝贵的医药学遗产,不仅是中国人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也是医病用药的标准和规范。其中《本草细目》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的中医药专著,它形成了以中医药学知识为核心、涵盖各类自然知识和人文知识在内的知识体系。自然知识包括生物学、矿物学、化学等,而人文知识包括哲学、历史、语言等。

《本草纲目》传遍世界各地,被称为“东方大药典”。古今中外的学者都对《本草纲目》给予了高度评价。近代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称之为“古代中国百科全书”,并在《物种起源》中通过引用该书资料来说明动物的人工选择问题。在当代,中医药学、文献学、植物学、动物学等数十种行业的专家都将《本草纲目》作为引经据典的重要来源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也深受影响。

《本草纲目》为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所撰写。1518年,李时珍生于湖北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其祖父是草药医,父亲李言闻是当地有名的坐堂医,曾著《蕲艾传》《人参传》。李时珍14岁时应试,考中秀才。在三次乡试不第后,立志随父学医。

1552年,李时珍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开始着手编写《本草纲目》,参考著作800余部。在研究诸家本草时,李时珍发现以往本草著作存在错误或相互矛盾之处,为纠正谬误、解除疑惑,在行医暇余之时,深入实地进行调查与考证,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历经27年,于1578年完成了190万字左右的恢宏巨著——《本草纲目》。

1580年,李时珍拜访当时著名文学家王世贞,请其为《本草纲目》作序。书稿完成后,李时珍又为出版的事情四处奔波,几经周折,终于在1590年遇到愿意出资刻印的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书商胡承龙。当时仍用木刻雕版印刷,下刀一刻又是3年。1593年,李时珍逝世,同年《本草纲目》祖本──金陵本刊刻问世。1596年,李时珍之子李建元将胡承龙刊刻的金陵本进疏朝廷,但未受到重视。直到1603年,在江西翻刻,才得到重视和推广,并被广泛采用。


明代金陵本《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全书共52卷,190余万字,其中:

1至2卷为总论,包括7方、10剂、气味阴阳,升降浮沉脏腑标本等用药及禁忌、药例等项。

3至4卷为百病主治药,列举100多种疾病常用药。

5至52卷为药品各论,按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虫鳞、介、禽兽、人等16部,共62类,收录了诸家本草药物1518种,补充了前人未收入药书的374种。

全书共收集药物1892种,记载的药物超出本草的范畴,其中植物1195种,动物340种,矿物357种。附有药方11091个,插图1160幅。全书正文之前还有总目工卷。

在李时珍之前的1000多年间,历代本草书的编撰方法就像包心菜一样,后人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一层一层的整理、总结、订正、增补内容。如果想要了解一味药,就要把前面几百年的研究都看完,非常不方便。《本草纲目》集明朝以前本草学之大成,改进了传统的上、中、下三品分类法,首次采用“纲目”体例编纂药书,开历代本草之先河。以16部为纲,以62类为目,呈现了线、面结合的混合分类方法,让人翻阅起来深觉博而不繁、详而有要。

从整体来看,《本草纲目》更加体系化、清晰化、逻辑化。从单味药来看,《本草纲目》以正名为纲,随之以名称、产地、更正错误、炮制方法、药物性味、治疗功效、功能、药方等为目,组成单味药的纲目系统。在处理同一基原的不同药用部分的时候,《本草纲目》以基原为纲,以不同的药用部分为目,细分类别。同时,该书还以病名为纲,以辨证用药为目,构成临床用药即“百病主治药”纲目系统。

著名标准化专家李春田认为,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关于药物特性、制备方法和方剂的记载,可视之为规范化了的经验总结。

《本草纲目》的编制与应用,其实就是标准化的实践,对“中草药”这一标准化对象建立秩序,促进了相关方的应用。《本草纲目》是分类标准,具备了分类标准的规范性、协调性、适用性、系统性和扩展性等特点,并且与分类标准发挥的作用一样,促进了相关各方对本草领域的理解。

《本草纲目》不仅在国内中医药方面起着中医药标准的作用,当国外采用中医药治病的时候,又成为跨国的中医药标准,起着国际医药标准的作用。至今仍被中医药作为遵循的依据。

在俄罗斯莫斯科大学的主楼里,有世界上公认的60个著名科学家的塑像,包括哥白尼、伽利略、牛顿、达尔文、居里夫人等。这些都是科学史上的巨匠,其中只有两位是中国人,一位是祖冲之,另一位则是李时珍。但是,李时珍生前并未留下任何肖像。那么,莫斯科大学里的李时珍肖像是怎么获得呢?

20世纪50年代,莫斯科大学向中国寻求李时珍的画像。但是,关于李时珍的肖像, 唯一可考的资料是明代文学家、史学家王世贞在《本草纲目》序中描述李时珍的样貌:“睟然貌也,癯然身也,津津然谈议也”,即面色润泽、身材清瘦、谈吐不俗。

于是,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委托著名国画大师蒋兆和创作一幅李时珍的肖像画。在王世贞外貌描写的基础上,蒋兆和以其岳父萧龙友为模特,创作了李时珍画像。萧龙友是“京城四大名医”。一位是当代大画家,一位是当代大儒医,又是翁婿关系,共同参与到李时珍画像的创作中,于是成就一段佳话。

作品完成后,得到了国人的一致认同。画卷上的老人面容清瘦,目光炯炯。此后,无论是国家出版的纪念邮票,还是各地所建的塑像、画像、银屏形象,大都以此为蓝本,逐渐成了李时珍的“标准肖像”。

蒋兆和所创作的李时珍画像被送往莫斯科大学后,由当地艺术家以此为参照,采用马赛克镶嵌工艺将李时珍肖像镶嵌在墙上。在科学的殿堂里,李时珍与其他世界顶级科学家比肩并列,唤起了世人对李时珍的关注与敬仰,推动了学习与研究李时珍的热潮。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