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机器人“持证上岗”,智能养老产业将迎来爆发期?
养老机器人“持证上岗”,智能养老产业将迎来爆发期?
养老机器人也可以持证上岗了!近日,由我国牵头制定的首个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IEC 63310)正式落地!这项标准,被业内称为“银发科技界的ISO”。它的出现,能激发养老产业链上的潜在投资机会吗?
先来说说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际标准。它可不是泛泛而谈,而是直击全球老龄化痛点,依据老年人生理和行为特点,从产品设计、制造到测试认证全流程都设定了基准。比如,标准明确要求机器人需具备健康监测、紧急报警、家务协助、外出助行等核心功能,甚至细化到通信支持、数据管理、噪音控制等指标。用业内人士的话说,这相当于给养老机器人装上了“全球通用的出厂说明书”。(20250227中国政府网)
这项标准为什么如此重要?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50年全球60岁以上人口将达21亿,占全球总人口的近三分之一。而当前养老护理员缺口高达千万,传统人力照护模式早已“压力山大”。养老机器人本就有减轻家庭和社会的养老负担之功效,标准确立后相关技术更得以规范化发展,提升其服务质量,增强老年人对智能服务的信任度。标准的发布,不仅让中国在智能养老领域拿下技术话语权,更给全球产业链提供了“统一度量衡”。(20250301极目新闻)
提到养老机器人,就不得不讲讲整个智能养老产业的发展状况。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老年人口数量不断攀升,养老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智能养老产业顺势而生,它以智能产品和信息系统平台为依托,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简单来讲,就是科技适老化,推动养老服务更智能化、个性化和高效化。(20250113中商情报网)
从产业链视角来看,智能养老的上游是各类技术和硬件设备供应,比如说,人工智能是分析数据、提供建议的大脑,物联网是联通各部分的血管,芯片、传感器等关键部件则是骨骼。中游是智慧养老产品及服务,其中包括养老机器人、健康管理类智能产品、老年辅助器具类智能产品等。下游是需求市场,分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据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5年智慧养老市场规模将达7.21万亿元,万亿赛道早已不是“小打小闹”,如何更好匹配3亿+老人的“刚需”是未来发展关键。(20250113中商情报网)
再来看看如今的智能养老,都造出了哪些让人“哇哦”的新东西。在有银发科技界的“CES”之称的上海老博会上,展商们纷纷亮出“硬核科技”:比如可行走可休息的多功能老年拐杖,可自动识别跌倒并呼叫救援的AI系统,甚至还有替失能老人完成沐浴护理的“床上洗浴”智能床,通过毫米波雷达监测呼吸心跳的隐形设备,老人在家都不用穿戴在身上,意外发生时就能自动触发警告,简直让小夏大呼牛哇。(20240614上海发布)
不过,科技进步背后也有“成长的烦恼”。部分产品存在“为了智能而智能”的尴尬——跌倒预警误报率高、洗浴机器人动作僵硬等问题仍待攻克。这恰恰凸显了新标准的重要性:它既为技术研发划出重点,又通过统一性能指标倒逼企业告别“闭门造车”。
投资机会方面,万联证券认为,2025年有望迎来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量产元年。随着社会老龄化趋势加剧、人力成本提升,市场对人形机器人的需求与日俱增,建议关注受益于行业未来大规模应用及具备竞争优势的优质企业。(20250227证券时报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