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续费计算:外扣法与内扣法
手续费计算:外扣法与内扣法
在基金申购过程中,手续费的计算方式直接影响到投资者的实际收益。本文将详细介绍两种常见的手续费计算方法:外扣法和内扣法,并通过具体案例帮助读者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
外扣法
外扣法是目前大多数基金公司采用的计算方式,其计算公式如下:
- 净申购金额 = 申购金额 /(1+申购费率)
- 申购费用 = 申购金额 - 净申购金额
- 申购份额 = 净申购金额 / 申购当日基金份额净值
在“外扣法”中,净申购金额是先通过除以(1+申购费率)计算得出的,这个金额是真正用于购买基金的部分。然后,从申购金额中减去净申购金额,得到申购费用。最后,根据净申购金额和申购当日的基金份额净值来计算申购份额。
举例说明
假设某投资者想要申购一只基金,申购金额为10,000元,申购费率为1.5%。
计算净申购金额:
净申购金额 = 申购金额 / (1 + 申购费率)
净申购金额 = 10,000元 / (1 + 1.5%)
净申购金额 = 10,000元 / 1.015
净申购金额 ≈ 9,854.17元计算申购费用:
申购费用 = 申购金额 - 净申购金额
申购费用 = 10,000元 - 9,854.17元
申购费用 ≈ 145.83元计算申购份额(假设基金份额净值为1元/份):
申购份额 = 净申购金额 / 基金份额净值
申购份额 = 9,854.17元 / 1元/份
申购份额 = 9,854.17份
内扣法
内扣法是另一种常见的手续费计算方式,其计算公式如下:
- 申购费用 = 申购金额 × 申购费率
- 净申购金额 = 申购金额 - 申购费用
- 申购份额 = 净申购金额 / T日基金份额净值
在“内扣法”中,申购费用是直接从申购金额中按照申购费率扣除的,然后得到净申购金额。最后,根据净申购金额和T日(通常是申购日或确认日)的基金份额净值来计算申购份额。
举例说明
假设同样是一位投资者,申购金额为10,000元,申购费率为1.5%。
计算申购费用:
申购费用 = 申购金额 × 申购费率
申购费用 = 10,000元 × 1.5%
申购费用 = 150元(注意:由于计算过程中取整,实际费用可能与按费率直接计算略有差异)计算净申购金额:
净申购金额 = 申购金额 - 申购费用
净申购金额 = 10,000元 - 150元
净申购金额 = 9,850元计算申购份额(假设基金份额净值为1元/份):
申购份额 = 净申购金额 / 基金份额净值
申购份额 = 9,850元 / 1元/份
申购份额 = 9,850份
总结
“外扣法”和“内扣法”的主要区别在于计算净申购金额的方式不同,这会导致投资者每次购得的基金份额有所差异。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外扣法”更有利于维护投资者利益,因此现在大多数基金公司都采用“外扣法”来计算基金申购费用和申购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