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疮痂病的综合防治方法
柑橘疮痂病的综合防治方法
柑橘疮痂病是一种常见的柑橘病害,对柑橘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严重影响。为了有效防治柑橘疮痂病,需要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包括农业防治、药剂防治和苗木检疫等方面。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柑橘疮痂病防治的基础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冬季清园:在冬季清园时,结合春季发芽前修剪,剪除病梢、病叶并集中烧毁。同时喷洒0.5波美度石硫合剂一次,以减少病原菌的越冬基数。
加强肥水管理:通过合理施肥和水分管理,培育健壮树势,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同时,删剪过密枝条,保持通风透光的树形,创造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
清除病源:剪除病枝和病叶,并清除田间落叶,加以烧毁,减少病源的积累。
药剂防治
药剂防治是柑橘疮痂病防治的关键环节,主要目的是保护新梢及幼果。一般需要喷2次药:
第一次喷药:在春芽萌动至长1~2毫米时进行,此时病菌开始侵染新梢,及时用药可以有效预防病害的发生。
第二次喷药:在落花三分之二时进行,以保护幼果免受病菌侵染。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有:
- 0.5%波尔多液
- 20%松脂酸铜1000~1200倍液
- 80%必得利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
-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
-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苗木检疫
苗木检疫是防止柑橘疮痂病传播的重要措施,主要包括:
使用脱毒苗:新园要尽量使用脱毒苗,从源头上控制病害的发生。
接穗消毒:病区的接穗可用50%的苯莱特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浸30分钟,进行消毒处理。
严格检疫:实行严格检疫制度,清除侵染源,防止病害的扩散和传播。
综合管理措施
重点防治时期:以防治幼果疮痂病为重点,于春梢新芽萌动至芽长2毫米前及谢花2/3时喷药,每隔7-10天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
合理修剪:通过合理修剪、整枝,增强树冠的通风透光性,降低湿度,创造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
肥水管理:控制肥水,增施有机肥,培育健壮树势,促使新梢抽发整齐,提高树体抵抗力,减少侵染机会。
通过上述综合防治措施,可以有效控制柑橘疮痂病的发生和蔓延,保障柑橘的健康生长和产量。
本文原文来自my478.com